冬天的夜,来的好早,不到六点天空就是大片蔚蓝色。回到家乡的第二天,就在外闲逛了半日。
信步于熟悉的街道,内心感怀于它的巨变。城西在改建,才不到三五月,曾经熟悉的高楼大厦就成了片片废墟,被一道道高高的隔板,紧紧包围,仿佛是为了告诉不知情的人它们曾经的存在,又像是为没了外衣的大地留住这最后的颜面,隔绝人们多余的视线。以往挺立在那的行道树,翘着自己露在土壤外的一半的根茎,孤零零的斜倚在隔板边上。
路灯,人声,都随着建筑的拆迁,远离了这。一到晚上就香味四溢的夜宵店,光顾了十多年的小商铺,那个小小的制衣厂,还有那栋,我闭着眼都能行走自如的老楼,竟然就在几个月之间,连一根废梁木都未曾留下。好想,回去,望一望那熟悉的小楼,好想,再一次去感受,那盛夏时一推开大门就迎面而来的清凉。
小城故事十一岁以后,所有的记忆里,都有那小楼的影子。一生气就摔门的习惯,就是在那里从邻居伙伴身上学来养成的。人生中收到的第一封道歉信,是在小楼靠木质楼梯口最近的房间的门缝里塞进来的,原因是小伙伴告诉了祖母我要偷偷去同学乡下老家的消息,然后我气哄哄的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看到白色纸张悄悄的从门缝里进来时,内心只有满满的感动,被朋友的真诚感动。第一次动手炒菜,记得是和同住在小楼里的其他两个同龄伙伴比赛谁做的小白菜最好吃,明明都只是四年级的小孩子,就敢各自在家里按自己的想法做菜,只靠平日里对大人做饭的观察,也没想过油锅冒火,热油溅上身这些危险之处,只有自己动手的喜悦,还有随着其他小评委们的脚步,一家家的试吃的自在无忧,就像风一样,这家停留一下,那家停留片刻。第一次明白离别的意义,是面对小楼小伙伴们的来来去去,开始是一个,两个,最后是连楼房都不复存在。
小楼太老,留不住人们离去的脚步,也留不住时间。
城西的变化,是从小楼边上开始的吧,原本一片的老楼,隔壁的那一进门,转手了,拆了,重建了,六楼呢,在一片两三楼高的地方,它就这样在那一览众山小。后来是岚山脚下福利院的改建,让城西这边又添了几分宁静。路灯也是同时期改造的,换了大盏的,上夜课回家时,转角那一段路也明亮了。时代的进步,让城西这片区域安宁的面纱慢慢被揭开,就在人们为它欢喜时,这入目的废墟和建筑隔板,在这夜晚却显得格外荒凉,似乎人们又给它盖上了厚重的毯子,让人声,灯火,都掩盖在毯子底下,徒留几栋规划图纸上红线以外的楼房,坐落在夜色中。
夜,微凉,皎月当空,孤影踏步。从城中到所在的城西,不过二十多分钟的脚程,所见,却是从繁华到落寞,会同步的吧,只不过是过度而已。
小城故事家,就在那,不过就几百米的距离,因着改建,脑海里还需多多思考,细细规划,才能找出最佳的路线,还需转一个弯,还是三个?原来只要两个,便看到了小时候最爱钓小龙虾的那口池塘,池塘边上那栋高楼,桔色温暖的灯光,竟然同天空上的皓月一样耀眼,我想,许是母亲为我留的缘故,不禁加快了脚步,为了那份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