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珍馐美味

作者: 晏知七 | 来源:发表于2018-07-14 19:30 被阅读157次

    李荣浩有首歌叫《老街》,有句词唱的是:巷尾老爷爷卖的热汤面,味道弥漫过旧旧的后院。每次听都会想起我的老家,想起老家的奶奶,想起奶奶做的那些“珍馐美味”。

    奶奶的地地道道的农村人,老了老了非得回老家,还说:“你们天天上班,我自己在家有没啥事,回了老家还有几分地可以种点菜,到了季节还能给你们送点新鲜蔬菜”。

    奶奶口中的新鲜蔬菜多是城市里少见的稀罕菜,每次回老家她都会献宝一样拿出,欢喜的像是过年。

    有人说留在记忆里最深刻的是味道,岁月流逝你会忘记很多,但味道能唤起回忆。

    香椿

    01初春--香椿芽

    香椿芽大概和香菜、螺蛳粉、榴莲一样让人爱憎分明的食物。喜欢的人爱之入股,讨厌的人接受无能。

    奶奶在树行子里种了棵香椿树。春天里,奶奶摘了香椿芽,洗净切段,把鸡蛋打散。先在锅里放油,爆香香椿,撒些盐,放鸡蛋,鸡蛋熟了,划散就出锅。绿色的芽配上金黄的鸡蛋,美食中讲究的色香味,色字已拔了头筹。

    香椿芽不似其他青菜,炒不熟会很难嚼。香椿芽只要够嫩,半生不熟也能吃,香味奇异,很有劲道。好这口称它“惹味”。

    香椿芽从初春吃到立夏,奶奶手中不仅仅有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凉拌香椿、香椿咸菜同样拿手。

    吃过香椿吃榆钱.

    榆钱

    02榆钱馍

    榆钱又或者叫它“鱼签子”,没从树上打下时,挂在高高的枝头,整日风吹日晒剩了薄薄的一层,小小圆圆煞是可爱。成熟时,风一大还会刮下一两片。

    摘下的榆钱要放在放在水里,浸泡个几次,洗去上面的浮尘,捧起一捧,满目的绿伴着充盈鼻端的清香。

    奶奶此时会用柴火把地锅烧上,大火点旺烧水。把榆钱放到面盆里,加面,加一两个土鸡蛋,拌匀,什么其他调味料都不用放,单就放一点盐,做成窝窝头的形状。这时地锅上的水已经烧开,将成型的榆钱馍上锅蒸,一二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出锅的榆钱已经从草绿色变成了黄绿色,掰开来看层次分明的榆钱嵌在面饼中,像是块块砖瓦堆砌起来的城墙。配上蒜泥,咬在口中,蒜泥的辛辣,榆钱的微甜,加上盐的调味,融合了面的劲道,能充饥也不显得乏味。

    榆钱出现的时间很短,顶多吃上个一两次,市面上也就看不见了。此时槐花开始登场。

    春日里阳光正好的日子,奶奶会将槐树上摘的槐花,晾在院子里晒干。白色的花蕊晒了一日也就变黄了,装到袋子里,放到冬天,拌上肉末切碎的麻花,包成包子。不同于纯肉包的腻,韭菜包的气味,槐花肉末包有种粗糙的颗粒感,新奇美味。

    榆钱槐花时间短。地里野草一般疯长的马齿笕也能吃上一段时间。

    马齿笕的我的故乡又被叫做“马蜂菜”。是道菜,也是药材。可以蒸着吃,也可以卷成菜卷。味道微酸,长得饱满的叶片吃起来有类似于秋葵的黏液感。

    03夏季小食--青小麦

    小麦还未熟时是绿色的,软软的,很有嚼劲。

    如果用普通方法,一粒粒很难剥。奶奶就会用麦秸秆点火,把一把青小麦放在火里烧一烧,待小麦的麦芒燃尽,将火熄了。这时候小麦是黑乎乎的,不要急,这时自然是不能吃的。

    待放凉了些,奶奶会把它放在手心里反复揉,小麦种子会一粒一粒脱出来。烧过的小麦粒吃在嘴里硬硬的,麦香味混着烟火味,大概是丰收的味道。

    凉面

    04凉面

    奶奶常说:“三伏天吃凉面,不扇扇子也凉快。”

    当然现在的夏天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吃了凉面也是要开空调的。奶奶念在口中的话不过是一句念想罢了。

    小时候的我从来不吃面条,老爸却是很喜欢的。记得我儿时暑假每次老爸送我回老家,奶奶都会做凉面。

    先煮好配面条的咸汤,一般是酸汤的或者是番茄鸡蛋的。

    奶奶做番茄鸡蛋的凉面做的最拿手。

    先将葱花蒜瓣爆香,加上切成块的番茄。老家的厨房没有抽油烟机,烟囱将地锅里柴火燃烧的烟气抽了出去。大火翻炒出来的菜香味弥漫了整个厨房。

    成块的番茄翻炒至整个都融化,加上切成小粒的豆角,加调料翻炒,倒上大半锅的开水,煮成番茄汤。

    地锅的大火用不了几分钟就会煮开,奶奶拿着家里的大瓷碗,里面装着打散的鸡蛋,泼洒在煮沸的番茄汤上。入锅的蛋液被沸水顶起,层层叠叠的鸡蛋花浮在红红的番茄汤上,上面点缀这粒粒绿色的豆角,色香味俱全。

    出锅番茄汤,奶奶会用瓷盆盛起来,冰到刚打出来的深井水中。这时开始煮面条。自己家种的小麦,打成面粉,做成面条。自己家打的面粉没有添加剂也没有那么多道工序,颜色略有些黑。面里面有很多面筋,压出来的面条十分劲道,煮熟过凉水,根根分明。浸在刚打出的井水里,冰凌凌的,放到下午都不会黏在一起。

    过了水的面条浇上番茄汤,点上些陈醋,端着碗拿着筷子,也不用凳子就蹲在屋檐下,穿堂风吹过,凉快!

    老家的饭点,是一个人蹲在门口,不一会就能聚齐一群人的。

    家长里短,乡里乡亲,各个端着碗,说着最近的新鲜事,地里的收成,村子里的大事。孩子们在大人身边跑着闹着,一个个晒得黑红黑红的。远处烟囱里的炊烟渐渐熄了,各家各户做饭的“大厨”熄了火也端着碗走出来。

    也许奶奶想要的就是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烟火气。热热闹闹的,人心紧贴着,从来都不会孤单。

    05烤红薯

    冬日里农闲,天气也不比城市。少了汽车尾气,热岛效应,一场大雪可以几周不化。外面冷,自然聚在屋子里。邻居大娘来串门,带着自家种的红薯。

    屋里生着炉火,奶奶拿个铁盆,将红薯往炉火上一扣。唠唠家常,不一会也就能吃了。

    经阳光晒过的红薯,糖分都浓缩了。掰开了看,红灿灿的瓤,冒着热气。一口咬下去,又甜又软,吃完整个身上都是暖洋洋的。


    有时我感慨于这些劳动人民的智慧。一辈子在地里刨食,靠着自己的辛勤劳作,这片地似乎能给他们所有东西。

    南瓜藤剥皮切段爆炒是一道菜;南瓜花过水凉拌,或挂粉芡油炸也能吃;地里的蚂蚱,夏天树上摸的爬蚱油炸也是下酒菜;夏天天热新鲜蔬菜做成酱豆酱瓜,可以留到冬天;冬天天寒可以做冻菜......那些口耳相传的菜谱,传过了岁岁年年。

    奶奶的那些珍馐美味,外人看来也许稀疏平常。可每一道吃食都串起了我家老太太和我童真岁月里的点点滴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奶奶的珍馐美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uh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