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培训师,因工作需要,从2014年到现在,每年都会穿梭在祖国的各个城市里,7年时间去过了一两百个城市,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我出差并不是一直待在一个城市里,而是不停地切换城市,有可能今天待在海南,明天就去东北了,跨度比较大。
在不同城市里来回穿梭,我是如何适应各地的饮食和气候?
经历了这些年的出差,我总结了一些适应出差生活的小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1)尽量吃跟家里一样的食物
东西南北各个城市的饮食习惯差别挺大的,比如前几天我在石狮出差,饮食是清淡,今天已经在山东了,卤菜的特色是重盐重油重酱油,两者就有挺大的区别的。
再比如四川、重庆、贵州、江西、湖南,这几个地方都好吃辣椒,这对我一个南方人来说几乎就是考验,我吃不惯辣的食物,同时,嗓子还容易因为辣椒而发炎,胃也容易不舒服。
而我并不能因为自己吃不惯就不去这些地方出差了,于是,我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动脑筋了。
一是,尽量选择跟在家吃的食物是一样的,让胃不需要再多花时间适应,我记得有一次去四川吃火锅,直接胃疼半个月,回家调整了一段时间才好,于是,我吸取教训,尽量吃跟家里一样的食物,这样选择的弊端是,有时候吃不了当地的特色食物,实在可惜,不过想想身体不用遭罪,也挺好的。
二是,出门在外,我不会吃冰冷、上火的食物,最主要是保护嗓子,不然没办法讲课,吃冰冷上火的食物还容易闹肚子,这就很头大了。
三是,吃东西选择新鲜的,像海鲜,一般在内地出差我是不会吃的,但在沿海一带出差,我就会吃,也不吃不卫生的食物,就餐或者点外卖,首选连锁店,这可能吃不到太多美食,但至少会比较干净卫生。
四是,多喝温水,我出差的时候,不管到哪里都会自带烧水壶和保温杯,到酒店后,烧上一壶热水,喝上一口,那感觉跟回家一样,喝温水是我一年四季的习惯,炎热的夏天我也基本是喝温水或者是常温的水。
这几点总结下来,在饮食这件事情上,我会尽量创造和我在家吃饭相同的条件,饮食偏清淡,管住嘴,多喝热水。
(2)提前了解出差城市的温度,带对衣服
每次出差之前,我都会关注下不同地方的温度,久而久之,只要看看城市,我就知道要带什么衣服了。
比如在广西南宁、北海一带出差,那边3月份天气就开始热了,可以准备夏装了,冬天也冷不到哪里去,但如果是在桂林出差,冬天的温度比较低,就需要带上厚的衣服。
在江西出差,夏天还好,到了冬天,虽然温度是零下两三度,比北方要好点,但是那种湿冷我觉得比零下10度的北方,要来得冷和刺骨。
在东北出差,若是8月底,就需要带件外套了,早晚气温会比较冷,北方夏天高温持续时间短,有的地方两三周就没了,而南方的8月还是艳阳高照,特别热。
摸清楚了各个城市的温度差异之后,我会在出差前,提前备好衣服,有时候行李箱会同时带上短袖和棉袄,这样就不会因为过冷或过热,出现感冒或者中暑了,因为注意到这点,出差这几年很少生病。
(3)注意湿度的变化
南北方湿度差异还蛮大的,尤其在冬天,记得有次冬天出差内蒙古,一到酒店,就发现皮肤开始干燥了,头发毛衣充满静电,晚上睡觉喉咙会觉得干燥,需要起来喝水补充水分。南方人突然到北方生活,如果干燥不适,还可能会流鼻血,好在,我还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如果是到北方出差,我会多带些面膜和润肤乳,保持身体的滋润,体内补水就是多喝水了,有条件的可以带个小型加湿器,北方冬季房间放暖气,真的干燥,有个加湿器会好很多。
相反,北方到南方生活,在冬天或者初春的时候,会觉得衣服总是湿湿的,穿在身上不舒服,这时候,就可以向酒店借一下烘干机,因为我是南方人,所以没有这个困扰,主要精力还是在应对北方干燥的气候。
在不同城市生活,首先要面对的是水土不服,饮食、环境这两个便是最需要克服的,而我也是通过这两方面来调整,从而快速适应不同城市的生活。
总结一句话:在变动中寻找不便,减少身体频繁地接受新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