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馈赠(二)

作者: 梓姝zs | 来源:发表于2019-05-21 06:39 被阅读10次

    鉴于第一年进山的经历,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首先是对时间的把握,如果要采茶,必须在清明前进山。还有就是进山的装备,得准备一些驱虫药,或者戴防虫罩。再者就是充足的干粮,因为那里山高林密,人迹罕至,离村子远。虽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但不经过加工就可以食用的只有山泉水。

    我们选在清明前两天进山。这次进山的队伍庞大,朋友们听我们讲进山的乐趣后,都要跟着去体验。我们开三辆车,十多个人,就像一支巡山小分队一样,热热闹闹地向大山进发。

    路,依然坎坷颠簸,人,却兴奋得又吼又唱。终于,来到目的地了。

    这次人多,处于安全考虑,同学叫大家集中,强调该注意的事项。

    同学说,森林里没有信号,大家不要走散,万一走丢了,美女会被猴子拉去当压寨夫人,帅哥就只有去当苦力的命。所以,我们得分小组,三个人一组,每个组长带两个组员,各小组长半个小时相互确认彼此的位置,不要离得太远,要以能听到呼声的距离为准。

    同学说话幽默风趣,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同学继续说:“笑归笑,安全第一,不要自以为胆子大,私自行动。不听劝者后果自负。现在各小组长带着组员进山,下午两点回到原地集中,出发。”

    第二次进山主要是以采茶为主。那年立春稍晚一些,茶叶刚刚吐露新芽,不容易采摘,半天才采了一小把。渐渐地,我对采茶叶失去了信心。

    刚好我的位置处在两座大山的交界处,山与山之间形成的沟壑,泉水汩汩而流,水流不大,却清澈透亮。掬一捧水在手心里,清凉之感像电流一样,瞬间传遍全身。这比采茶有趣多了。

    同学说,水沟两旁的小洞穴,是螃蟹的窝,顺着洞口慢慢掏,一定要又轻又慢,不然把水弄浑浊就看不到螃蟹了。螃蟹很小,颜色和沟里的泥土差不多,不仔细看是不容易发现的。

    于是我不采茶了,专掏螃蟹,可是,我扒开一个又一个洞穴,螃蟹的影子都没看到。有几个却找到了几只小螃蟹,都给我拿着。我把其中最小的一只放在手心里,它起初蜷缩着身子,等我捏着它的两个手指松开后,它就开始快速地在我手心里横爬,最后从我手心里掉下去了,没有响声。但我还是很担心它会不会摔死了,我定睛一看,它还神气活现地横爬着,快要爬到水沟里了,我又把它捉住,放在一个小框里。直到我们离开前,我才把它们都放回水里,还它们自由身。

    我抓不到螃蟹,又没有了兴趣。突然,风里夹杂着一丝鱼腥草味,若有若无地飘进我的鼻孔里。凭我的判断,这里应该有鱼腥草。我开始专心致志地找鱼腥草,运气真不错,我一下子就找到鱼腥草了。

    鱼腥草刚冒芽的时候,叶子是红色的,比较容易发现,而且这东西是串联在一起的,找到一株,“顺藤摸瓜”,就能一串一串地拔起来。

    这时,抓螃蟹的也来拔鱼腥草了。这里潮湿,适合鱼腥草生长,不一会儿,我们各自都找到很多鱼腥草。

    两点,该集中了。大家都回到原地,准备吃东西。我们把各自带东西都摆出来,馒头,包子,米饭,玉米饭,糕点,咸菜,摆了满满一地,这午餐丰富啊。

    这时,大家才突然觉得肚子造反了,饿得咕咕叫。于是,就在水沟洗了手,七手八脚,也不用碗筷,直接用手抓东西吃。也许是因为太饿,也许是因为人多,也许是因为在优美的环境里吃饭,反正,那情那景那味,很特别,很难忘。

    待大家都吃饱了,开始晒今天的收获。除了同学一家采的茶叶较多外,其他人采的不多,鱼腥草倒是不少。不管怎么说,每次进山都不回空手而归。

    大自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也教会我们:做事要认真而有耐心,心浮气躁的人,在大自然里是没有收获的,自然和时间一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这次进山寻宝就这样结束了,期待下一次,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自然的馈赠(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dk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