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思维模型—69心流理论模型

作者: benignHu | 来源:发表于2022-02-27 14:56 被阅读0次

    亚里士多德说,人类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的提出者,他在其著作《心流》一书中这样写道:

    “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即Flow的感觉,心流的感觉。”

    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这个心流理论模型——查理·芒格100个思维模型中的第69个,一个让我们获得幸福体验的思维模型。

    本文依然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何谓心流理论模型,心流理论模型生活中的案例,启发,供参考。

    01、何  谓心流理论模型

    一、何谓心流理论

    心流,指的是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

    心流理论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教授首次提出,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写道,全力以赴的、忘我的、投入的做一件事情,就是一种“心流(flow)现象”。

    依据心流理论,构成心流的要素有如下6点:

    1.具挑战性的活动

    挑战和技巧(能力)存在黄金比例,当行动的时机跟当事人的能力恰好相当时,心流就会出现。

    如下图所示,当挑战太高时,人会出现焦虑;而当挑战太低时,人会出现厌烦,而心流仿佛是无聊与焦虑中间的藩篱,在此,挑战与行动能力恰好平衡。

    《心流》

    2.知行合一并且全神贯注

    当事人全神贯注,一切动作都不假思索,几乎完全自动自发;他们的知觉甚至泯灭,人与行动完全合一。

    例如音乐家、登山家、科学家在进入心流状态时就会身心合一,融为一体。

    3.明确目标与即时反馈

    心流产生需要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行动规则,即当事人知道自己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例如下棋、打网球等,便很容易达到心流的境界。因为这些活动都有明确目标,具备行动准则。

    “即时反馈”,它让当事人知道自己究竟做得好不好,我们可以在完成每一步骤之后,立刻判断自己是否有所改进。如登山者每攀登一步,便知道所在位置又上升一截;游戏玩家,每升级一些,都会获得即时反馈。

    4.掌控自如

    对心流的典型描述都提到“控制感”——或说得更精确一点儿,它不像日常生活,时时要担心事态会失控。

    如,一位登山家这样说道:“登山时你全然不会想到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活动自成一个世界,吸引你所有的注意力。一旦进入状态,世界就变得十分真实,完全在你的控制之下,成为你的全部。”

    5.浑然忘我

    当一个人完全投入某种活动时,就没有余力再去考虑过去或未来,或当前任何不相干的事情。当事人会忘了自己,忘了一切,自我意识消失,随之会产生一种与环境结合的感觉。

    6.时间感异常

    当一个人到达心流状态时,外界的时间感会失真,中国人说的废寝忘食,就是一种时间感失真,因为做一件事情太专注,导致忘记时间的存在。

    时间感失真会有两种感觉:一种是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例如阅读和玩网络游戏,2个小时过去,你感觉好像只有20分钟的感觉。

    第二种感觉是时间过得非常慢,有一位芭蕾舞者说,做一个困难的转身动作时,现实中的几分之一秒,自己感觉就像几分钟一样漫长,所以心流发生时,对现实中时间感会消失。

    综上,心流是一种幸福,一种最优体验,使得当事人找到人生意义,获得成长,变得与众不同。

    二、心流理论模型

    所谓心流理论模型,就是将心流理论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通过有意设计,即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在挑战和能力相当的心流渠道内设计具体的行动并在行动时做到全身投入,即时反馈,继而让自己在体验心流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实现目标。

    02、心流理论模型案  例

    一、工作悖论

    《心流》一书记录了米哈里通过调查的发现:54%的心流体验来自于工作,18%的心流体验来自于休闲!更多的心流出现在工作中,而不是休闲中。

    正如弗洛伊德的话:快乐秘诀在于工作与爱!

    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工作时,人们面对挑战、发挥技巧,就觉得快乐、强壮、有创意、满足;而闲暇时,人们因无事可干,技巧也无用武之地,以至于觉得悲伤、软弱、迟钝、不满足。

    但是,大家仍然选择宁可少工作,而拥有更多闲暇,为什么?

    那是因为:其一,在很多人的信念、文化里,认为工作就是辛苦的,很多人为了逃避这种辛苦,选择了不工作。

    其二,工作的设置,很多工作岗位的设置不合理,缺乏变化与挑战,且人际关系复杂,时常有冲突,以致更多人选择少工作。

    米哈里针对工作心流体验给出的建议是:把工作当作一种体验,试着去投入,当然工作之余的闲暇也是必须的,学会工作,在工作中发掘快乐;学会闲暇,在闲暇中挖掘意义。

    二、刻意练习

    心流理论模型的关键的在于成长,即可以帮助当事人提示技能和能力。

    也许我们都看过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提升能力的四个步骤为:

    网络,侵删

    第一步,制定科学的目标和训练计划;

    第二步,只在学习区内大量重复训练;

    第三步,获得持续高质量的有效反馈;

    第四步,创建高质量的心理表征模型。

    仔细看以上四个步骤,不难发现,前三步就是心流产生的条件,即明确目标、技能和挑战的平衡和即时反馈。

    所以,刻意练习就是运用心流理论去提升自我技能的强大学习方法。

    03、启  发

    以上,我们知道心流理论是快乐的源泉且其非常有助于我们成长。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运用该模型呢?以下谈两点我的启发:

    一是学会设计心流体验

    即根据心流的要素,为生活设计心流体验:

    1.设立明确的目标。进入心流的目的是什么?你要完成一件什么事情?比如看完一本书,或者写一篇文章,即给这段时间规定一个明确的任务。

    2.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任务。将任务分解,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你,进行到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事情,节省了思考接下来做什么的时间。

    比如,我要写一篇文章,首先,得想好写什么,然后列提纲,再找素材,再开始写,写完后修改。把每个流程一步步完成,按照流程进行就可以了。

    3.进入场景,先做。如写文章前,做好准备(倒好茶,准备好笔纸),建立一种仪式感,使自己慢慢进入状态。一旦进入状态,就需要尽力保持,抵挡住其它一切诱惑。

    当然,状态不是说想讲入就能立马讲入的,我的方法是,先使自己处于那个状态中,如写东西我不知道怎么写,就想到什么写什么,先写起来,这样做的结果是,往往思路不自然涌出。

    4.带着目标找反馈。及时知道自己的进度,了解与目标的距离,有利于刺激大脑,想迫不及待的完成目标。

    5.清空大脑,每次只专注一件事。做一件事之前,杂念太多,往往影响效率,在多重干扰的状态下,精力及心智的损耗,远远大于专注状态。

    所以,需要清空大脑,把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事统统放下,只专注于当下。

    二是学会专注,提升专注力

    进入心流,很关键的一步是专注,全身心的投入,所以我们要学会专注,提升专注力。

    在《无限可能》中,作者吉姆·奎克介绍了两种提升专注力的方法:

    1. 4-7-8呼吸法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专注,是因为我们太疲惫,太繁忙,有太强烈的情绪,没有办法平静下来。

    如果我们有办法让自己平静下来,就能更快地进入状态。医学博士安德鲁•韦尔开发的4-7-8呼吸法,就可以帮助你快速恢复大脑平静。

    它的具体步骤是:

    1.闭上嘴,用鼻子轻轻吸气,默数到4;

    2.屏住呼吸,默数到7;

    3.完全用嘴巴呼气,发出嘶嘶的声音,默数到8。

    用这个方法完成四次完整的呼吸过程,可以帮身心、大脑都恢复平静,继而提升我们的专注力。

    2. 克服分心

    专注最大的敌人就是分心。外界导致分心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过多的信息,凌乱的环境。

    那怎样克服分心呢?

    1. 尽量限制工作和学习环境中物品的数量,即保持环境整洁有序。

    2. 安排专门的分心时间。比如把浏览手机邮箱等信息的时间放在每天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而在工作时间关闭手机和网络,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专注。

    3. 解决那些给我们制造压力的事情。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在担心焦虑的时候,是没办法静下心来做事儿的。所以,我们必须把给我们造成压力的事情解决掉,才能够踏踏实实坐下来,专注学习和工作。

    04、写在最后

    心流理论模式,一个让我们获得幸福体验的思维模型。

    产生心流的六要素: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知行合一并且全神贯注、明确目标与即时反馈、掌控自如、浑然忘我、时间感异常。

    学会设计心流体验;学会专注,提升专注力有助于培养心流理论模型。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 思维模型—69心流理论模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eh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