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萨提亚视角下的五种应对姿态

萨提亚视角下的五种应对姿态

作者: 西瓜柠檬巧克力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16:44 被阅读0次

    在你的记忆中,当家长发火的时候你的反应是什么?当老板给你批评的时候你又会如何反应?仔细回想或许你会发现,尽管在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中发生的状况不尽相同,你却有著非常类似的反应。

      比如,老板把你叫进办公室,告诉你最近的一次季度考核里,你没有完成销售业绩:“怎么搞的,你一直都做得很不错,上个季度是怎么回事?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回答1:“老板,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工作……”(也许,老板本来还想问你,是不是其它部门给你的支持力度不够大,而导致销售的延误。这下都免了。)

      回答2:“老板,你这样问,我会觉得很惊讶,因为你知道我已经非常拼命了,客户太难啃,一时要降价、一时要提前供货……这你都知道啊?”

      问答3:“整个情况是这样的,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整体市场下降了10个百分点,同时竞争对手推出了非常有优势的新产品,所以,销售业绩没有下降就不错了。接下来,我们需要公司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比如市场部做一些促销活动……”

      回答4:“哦,是。老板您说得对,是!以后一定注意。”(转身出门时,吹起了口哨。)

      在萨提亚专家沈明莹来看,以上的4种回答分别对应了人们处理压力的4种方式:

      1 认错式,不管自己是对是错,他一定会认错,不辩护,牺牲自己,平息事件,讨好对方。

      2 对骂式,对老板的疑问表示愤怒,我已经努力,老板你为何不欣赏我?

      3 分析道理式,这种人会站在你面前分析错误的理由,并且为自己的过失讨价还价。

      4 不知道先生,老板刚批评完,一转眼就笑嘻嘻地出去玩了,丝毫不放在心上。

      你是以上的哪一种反应模式?是什么让你形成了这样的反应?毕竟在内心深处,你最真实的表达不是这样的,不是吗?也许一走出办公室你就后悔不已,觉得没有把话跟老板说清楚。

      为什么我们常常心口不一,明明是出于关心但出口总是指责;明明十分不情愿,却很难开口说拒绝,结果总是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明明非常在意,却常常装作无所谓而失却了很多宝贵的机会……而且这些心口不一的反应方式,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掉进去,无法摆脱。

      你从童年就开始了心口不一,“这种让我们困扰的心口不一,来自我们的幼年生活。”

      当我们呱呱落地的时刻,便和父母形成了一个最基本、最初的三角关系(The Primary Triad):父、母、孩子。在那些接触人际往来的最初岁月里,我们感觉父母之间的互动,分别学习和父亲、母亲建立关系:有亲密,有疏离,有接受、有拒绝,有愉悦、有沮丧。我们也开始学习建立面对不开心和脆弱的方式。这就是萨提亚提出的著名的“应对姿态”或者叫做“沟通姿态”,在上文的案例中,不同人的反应分别对应了: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

      这些方式并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都是我们在最初的家庭关系中,为了求生存和保护自己而习得的。

      比如,一个小孩子发现讨好父母,顺从大人可以得到赞赏,可以赢得别人的喜爱,于是这种方式就会深深地印在他意识和行为里,一直到成人,在他自己建立的家庭里,在他的工作中,他都会采用讨好的方式。

      但他也许没有意识到,这种方式也要付出的代价:“你的需要是最重要的,我有没有需要不重要”。永远保对方放在第一位的态度,让我们失却了自我,当讨好不成时,我们就会压抑自己的愤怒。而长期讨好,我们的消化系统也会出现问题:溃疡、腹泻、便秘和呕吐。

      比如指责。我们从小就学会强硬,还是婴儿时我们用大哭,长大后我们用大声指责,让别人害怕,成为我们保护自己的方式。“都是你的错!”“要不是你,我根本会过得更好。”这种暴发性的态度阻隔了我们和别人建立关系。

      而我们的反应模式一旦在幼年的家庭生活中被培养起来以后,就一再在不同的情境下重复。因为人们在熟悉了一种处理压力的方式后,就会反复使用,所以不管是小时候还是工作以后,我们内心自然的反应模式就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所有的沟通都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即自己,他人,情景(情况):

      ——如果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是指责;

      ——如果只有他人,没有自己,是讨好;

      ——如果只有情境,没有自己也没有他人,是超理智;

      ——如果既忽略自己,他人,也无情境,是打岔。

      “我们并非说哪种方式更好或者更糟糕,而是认为,你的关注点应该保持自己的表里一致。”在萨提亚模式中,有创造力、自信、负责任、接纳的应对姿势应该是“一致”。学习一致性的沟通就是学习同时关注到自己、他人和情景,做出最适合的回应:

      首先,当事情发生时,你是否注意到你的内在在发生什么?

      其次,你周围的现实环境是什么?你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再次,对方的心情如何?对外界是否有兴趣?他们什么时候开始自我防卫?

      最后,有意识地去选择你的行动和反应。

      通过不断的练习,你会慢慢学会一致性的沟通。

      比如,习惯于指责的人,在原先的反应模式中只关注自己,那么尝试着放下“指责的手指”,平息呼吸,用好奇和关心看看和你沟通的人有什么样的观点、感受和期望,然后选择内外一致的行为、语言反应给对方。关注、了解他人是倾向于指责的人最重要的练习。

      习惯于讨好的人关键是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关注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拿出勇气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对很多长期习惯于讨好方式的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能是很困难的事情,不妨从简单的事情和信任的对象开始练习。

      超理智的人总是那么聪明,一不留神又开始讲道理或罗列一大堆的数据、信息。精于此道的人首先需要练习的是和自己的接触,再练习如何关注到别人的感受。习惯于超理智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要只用脑袋,要多用心和其它的感官去听、去看、去感觉。

      调整起来最困难的是打岔的反应模式,他们习惯了“生活在别处”,这回避了很多痛苦和不愉快。建议从关注情境开始,学会观察当前所在的情境,只有学会活在当下,才能进入与自己接触,和他人联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萨提亚视角下的五种应对姿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mn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