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时刻都可以是全新的开始,任何一个时刻都可能发生改变。有人说,一个人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是来得及的,这话说的有道理。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认为应该有所改变,但是迟迟不能有行动,这其实是拖延症在作祟,在给自己找借口。看到自己虚胖的身体,知道需要减肥,也想像村上春树一样每天坚持跑步。可是迟迟不得开工,给自己找好多的理由,比如,没有运动鞋,没有伴儿,等把什么事情做完了就开始。或者即便开始了,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放弃,不能坚持,可是这样敷衍下去,减肥的事就只能永远停留在梦里。又比如想练书法,就想得拜个好点儿的师父,找个好点儿的字帖,得有好的毛笔,得有好的纸张,得有好的桌子,得有好的氛围,等等。但即便是万事俱备,只欠动手,练书法这个事也会因为不断萌生出来的新的问题而泡汤。
其实,只要你愿意,怎么都可以开始。入门即是净土,书中随处深山。读书不在形式,而在是否走心。小时候学英语,课文里有个故事印象深刻。大概是说物理学家安倍的事。一次,安培在街上行走,忽然想出了一个电学问题的算式,正为没有地方运算而发愁。正巧他见到面前有一块“黑板”,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粉笔,在上面运算起来。原来那“黑板”是一辆马车的车厢背面。马车走动了,他也跟着走,边走边写;马车越来越快,他就跑了起来,一心一意要完成他的推导验算,直到他实在追不上马车了才停下脚步。安培这个失常的举动,使街上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安倍把大马路当课堂,把马车的车厢背面当黑板,四周的喧嚣全然不在他的眼里。他很好地诠释了随时随处可以读书学习的道理。 安倍后来在物理学界卓有建树,大概得益于他的走心。
有人担心我现在开始是不是有点晚,跟不上趟,其实非也。汉代的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他是在告诫人们,读书学习不分年龄,什么时候学都会有新的意义和收获。
而我身边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却有着严重的拖延症,总感觉有的是时间,到什么时候再做,等到了原先预想的那个时间,又有新的问题出现,即把要做的事无限期地往后放,不能马上开始。其实早开始早受益。因为我们常常会得到教训——我早干嘛去了?还时不时地发出感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当真正开始,全身心投入,事情反而简单了。因为“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开始,只要横下一条心,就停不下来了。如此,距离我们的既定目标也就不远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让我们排除万难,从现在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