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都想写一篇关于整理收纳的文章,一是自己对整理收纳感兴趣,二是最近自己看很多这方面的书籍。
一说到整理,你的脑海是不是先浮现自己做家务的情景呢?做家务属于整理的一部分,但整理不仅仅只是用在家务上,还可以用在自我管理的上面。
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对自我管理方面整理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先分类,量化,后分析
不管是在制定目标,还是在复盘的时候,我们都会先把自己完成的事情做分类,接着再去统计数量,最后再分析整体情况。
在整理方面也是一样的呢,原本我觉得整理事情哪里需要这么麻烦呀,不用这么细致也可以。直到前两天,我整理完衣柜和书架,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
我是一个爱整理的人,但不会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量化。数字化给我的印象是冷冰冰的,没有丝毫温度,因此,我只会自己制定的目标才会有量化的要求。
一直到前天我把衣服和书都量化完以后,才知道量化后的优势。
量化后,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衣服/书的类型是哪些,自己的做事方式是怎么样,以及自己在这些方面花的心思如何,接下来的我该怎么去调整。
全部整理完后,我对自己的衣服、书都有了无比清晰地认知。
也发现,之前的自己活得太糊里糊涂了,很多事情只知道个大概,永远都处于一幅懵懂的状态。
想要清楚自己的所有的事情,就要记得先分类,量化,再分析具体情况如何。

2、分析情况,给出具体调整步骤
我们知道自己拥有或自身东西的分类量化以后,接着我们就要开始进行分析,给出具体的调整步骤了。
没有具体的调整步骤,人就会缺乏方向感和动力去把这件事给做好。
就拿刚刚我整理衣柜和书架为例,我已经分类量化完以后了,接着我要去分析罗列调整步骤。
(1)要分析自己的衣服类型是什么?和自身的职业匹配度如何?和年龄的匹配度如何?
如果都是否,我就需要根据自身的职业情况,购买符合自身职业的衣服。这时候的衣服类型,偏向经典款式,而不是时尚了。
(2)每隔一个月或半年对自己的衣柜和书架来一次大整理收纳。把自己使用频率低的东西进行断舍离,要么送人,要么捐赠,要么拿来搞卫生。
这样一来,是不是觉得整理的方向更清晰了一点呢?也没有觉得整理东西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往往把我们吓到的并不是整理东西,而是整理东西过程的范围。
总觉得自己要一下子把整理的东西,做的一尘不染,整整齐齐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
这时候,我们不需要把事情在短时间完成,我们可以分一天、两天、三天……这样来完成,一来可以减少自己的压力,二来提高行动力减少拖延。

3、设置定期整理日
这一点,在第二点里面有提到。针对不同的东西,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整理日,不需要把所有要整理的事情都放在了一天完成。
从9月开始,我新增了一次半月复盘,也就是说一个月有两次复盘。在半个月复盘的时候,我会加上自己在这半个月的状态如何。
状态不佳的话,就需要找出状态不佳的问题根源在哪里,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去调节。
每次的半月复盘,我都是在15-17日之间完成。
当你学会给自己设置整理日的时候,你就可以大大地减少自己的心理压力,可以更好地保持个人健康状态。

整理,是为了减少我们心理与外界的压力;同时,也是为了多了解自己一点。很多人都说很了解自己,只是了解自己的性格部分而已,并不是了解整体的自己。
只有足够了解自己,你才懂得根据不同的问题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