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白杨》一课有感

听《白杨》一课有感

作者: 竹林闻泉响 | 来源:发表于2018-07-25 20:40 被阅读0次

    《白杨》一课取材于60年代支边一事,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重点所在。

    听了本课,有以下感受: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借助课文和资料,层层深入,理解文章主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孩子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爸爸?”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出三个问题:①新疆是个什么地方?②爸爸妈妈为什么自愿去?去那里干什么?③为什么接孩子去?这三个问题,环环紧扣,通过查找资料:新疆的面积大,在祖国经济和军事上占据的重要地位,知识青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到新疆欲建设新疆,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详实的资料使学生明白了,新疆建设者的伟大精神。

    2、巧妙渗透“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由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爸爸为什么借白杨来介绍新疆建设者?通过比较白杨的特点和新疆建设者的品质,从而得出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通过拓展矛盾的《白杨礼赞》和歌曲小白杨,以及学生的贺卡、给教师颁奖词等,加深学生对“借物喻人”写作方法的认识。最后通过问题,“你用什么来赞美身边的人?”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为后面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

    1、学生自学时间,合作学习时间少,讨论不够充分;

    2、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白杨》一课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be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