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昙花》一课有感

作者: 一树从容 | 来源:发表于2019-04-23 16:12 被阅读50次

前几日,听了两位语文老师同讲《昙花》一课,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大同小异,均是由花及人,从品读昙花的美,到感悟爱昙花之人的言行,最后到落脚作者丰子恺作品语言的特别,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另人印象深刻的是两位老师的板书内容都是画有昙花板书关键词。

不同的是他们导入的方式。一位老师采用的是开火车读词的方式导入,思考所出示词语的特点,用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另一位老师采用的是让学生有节奏读词,填空的形式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的方式导入。就我个人而言,更认可第二种方式的导入,应该初步培养三年级孩子的篇章意识,竖立篇章概念,然而独立概括课文内容对于三年级孩子而言是比较困难,难免出现张口结舌,支支吾吾不知所云的现象。采用填空的方式,等于给了学生一把攀爬的梯子,这种形式一方面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起到行之有效引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模仿、运用。

两位老师都关注了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同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不同。一位老师从作者语言文字的出发,让学生从作者字里行间的描述中,谈自己的感悟体会,说说想法收获;一位老师在让学生品味作者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重迁移,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如:当学生在交流描写昙花外形的“白如玉……”这一句子时,这位老师先问到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作者把昙花比作什么?比喻词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比喻词,紧接着又追问“作者为什么把昙花的颜色比作玉呢?”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两张图片,一张是盛开着的昙花图片,一张是玉石的图片。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片形成一个共识,昙花的颜色和玉石之间,它们都有相同的点都是白色的,都非常纯净,老师再次追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到这里再讲“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就水到渠成了,比喻就是两种或几种有着相同特征的事物放在一起,使用比喻可使文章中的事物生动形象具体,也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还能够使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最后又出示图片让学生进行相同句式的口语表达练习,如“红似——的玫瑰,粉如——的桃花……”这一位老师对这一环节的处理非常到位,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我以往的教学中,修辞手法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蜻蜓点水般,不如这位老师深入,关注语用。

在交流李小龙爱昙花的句子的时候,一位老师抛弃以往的读一读,悟一悟,说一说的方法。学生交流时,老师的运用诗一样的语言,采用“因为喜爱,所以——”的句式,总结概括学生的发言,“牵挂,关注,沉醉、入了梦……”等词的板书,让学生体会到李小龙对昙花的喜爱。

这两节课,两位老师的课各有利弊,收获颇多,深深的感知,多听课,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多学习,多向名师名家学习,才不会如井底之蛙般自大,才能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才会改变观念,鼓浪前行。

相关文章

  • 听《昙花》一课有感

    前几日,听了两位语文老师同讲《昙花》一课,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大同小异,均是由花及人,从品读昙花的美,到感悟爱昙花之...

  • 昙花有感

    白雪只配媲凝脂 梨花带雨犹不及 虽败犹持香风舞 谁解皓月寂寞时 我叹冰清自不如 尘埃一身惹世俗 不曾了悟玉壶心 何...

  • 江苏跟岗学习日志(三)

    彰显文体特点 关注表达迁移 ——听赵正江老师《说勤奋》一课有感 陈 辉 《说勤...

  • 七绝 昙花

    七绝 昙花 振公子 (2019 年 6 月 20 日,读Julia 词 "人与昙花两呆呆", 有感昙花一现...

  • 听《白杨》一课有感

    《白杨》一课取材于60年代支边一事,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

  • 听《小池》一课有感

    《小池》这首诗对涓涓细流,浓密树荫,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

  • 重发:2016.10.31《昙花》

    秋夜雨寒,昙花渐开,有感: 四季清芳昙花神, 一心爱恋园丁人。 玉帝得知大震怒, 打散鸳鸯貶花神。 昙花一...

  • 观昙花有感

    夜半花独舞, 曼妙衬幽谷。 凡人避不见, 独等韦陀抚。

  • 听君师傅忠玉姐直播有感

    听君师傅忠玉姐直播有感 夏海芹 一课两教创意新,群文单篇细思量。 朋友圈里...

  • 听《学会倾听》一课有感

    今天听了部编三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学会倾听》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明确倾听的含义,懂得倾听的作用;2、学会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昙花》一课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nm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