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释一行禅师(Thích Nhất Hạnh,1926年10月11日-),越南人,是现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禅师主张入世佛教,将一生奉献于和平运动与弘扬佛法之中。1963年,他在越南推动反战运动。1967年,禅师获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他于1982年在法国创立梅村禅修中心,推广正念修习。禅师于2014年中风,经四个半月疗养后,继续与梅村同修一起修习正念。2017年8月,他回到越南静养。在西方,一行禅师被誉为“正念之父”。他著述丰富,已出版逾百本书。
第一章 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安守自己的意志,活在当下,全心感受此刻,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知觉每一个呼吸,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念想与感受,知觉与我们相关的一切。
第二章 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
存在本身就是个奇迹,蓝天,白云,绿草。所有的一切都是奇迹。
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正念。
呼吸是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让你的身心可以不论何时,心念一旦游离不定,都可以用呼吸做工具,重新看好你的心。
洗碗时,洗碗应当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喝茶时,喝茶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在你如厕时,如厕就是是你最重要的事。砍柴是禅,担水也是禅。
做任何事情,一举一动都要秉持正念。一举一动都是仪式、典礼。
第三章 正念日
每周设定一个正念日。
早上起来有意识地呼吸,起床后平静而轻松从容地,全神贯注地做所有的事情。享受工作,与它合一。
尽量保持沉静,少说或少唱。用餐喝茶,都有仪式感。
晚上坐禅。
第四章 鹅卵石
你为何要修禅?
每个人都需要彻底的休息:
以最适合的姿势坐下,脊梁挺直,轻轻的微笑,缓慢的深呼吸,关照每一次呼吸,与它合一。放下一切,把自己想象成一颗被丢进河里的鹅卵石。不沾染一切,沈到那最佳的休憩处。
你存在的核心就是你的呼吸。
觀心:
观察与辨识与心有关的一切。认知觉受和念头的存在,不用刻意去驱赶、逃避、憎恨,气恼或惧怕它。只要持续专注呼吸
第五章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五蕴
缘起观:观照所有物体的相互依存性,也就是观心。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五蕴:心的所有对象就是心本身,佛法上称心的对象为“法“。法被归为为五个范畴,色、受、想、行、识。这五个范畴通常被称为“五蕴”。“识”涵括了五蕴,并且是其他四蕴存在的基础。
我们自身的每一个五蕴都与身外的世界紧密相连。我们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本为一体。如果五蕴还至它们的源头,自我不复存在。
无常观:从受苦中解脱。
“我见”:相信恒常不变,独立的实体我存在。
突破“我见”:看到万事万物的相互依存,看到一切中的“一” 和 一中的“一切”。
洞察所有事情的缘起与相互依存过程,包括那些已经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事。
慈悲观:骑在生死的浪头上。
洞彻生死不过是生命的两面,没有它们,生命不可能存在。突破一切狭隘的见解,自由地出入生死,就像一个人驾着小舟乘风破浪,却没有被生死的浪头淹或溺亡一样。
第六章 你庭前的杏树
实相的三种特性:
依他起性:失念与偏见。
遍计所执性:实相的幻影。
园成实性:解脱了遍计所执性造成的邪见后显现的实相。
了知实相的圆成实性,便会达致无分别智,主体与客观的区别不复存在。你庭前的杏树就是真理,就是实相,就是你自己。
慈心观:当你的心获得解脱,你会心怀慈悲,对自己慈悲,对他人慈悲,以慈悲之眼观众生。
禅修:揭示实现与疗愈身心
安定的与实相相遇,辨识,不加评论,毫无差别的对待他们。
对象必须是真正深植于你内心的实际问题。
如果身边的人没有尽力,不要烦恼,自己尽全力,就是提醒身边的人尽最大的努力。只有通过修习正念,才不会迷失自己,才能获得光明的喜悦与和平,才能以开放的心和慈悲的眼睛看待众生。
第七章 三个绝妙的答案
做每件事的最佳时期是什么?
与你共事最重要的人是谁?
无论何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最重要的时刻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现在是我们唯一能主导的时间。最重要的人永远就是那个当下和你在一起,在你面前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你是否还会与他人共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你身边的人快乐,因为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
我们首先要为身边的人而活,再去谈论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人类服务,为远方的人服务,为世界和平尽力。
第八章 32个正念的练习
1. 早晨醒来,轻轻地微笑
2. 闲暇时,轻轻地微笑
3. 听音乐时,轻轻地微笑
4. 发怒时,立刻轻轻地微笑
5. 平躺,全身放松:只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微笑,持续呼吸15次。
6. 坐姿放松
7. 深呼吸:练习十次。
8. 用脚步丈量呼吸:练习呼吸时间相等10到20次。
9. 数呼吸:1到10,回到1重新开始。
10. 听音乐时,随顺你的呼吸
11. 谈话时随顺你的呼吸
12. 随顺你的呼吸:坐姿或散步时。用心随顺呼吸20次,五分钟后,重复练习。
13. 运用呼吸,静定身心以之喜
14. 对身体的姿势保持正念
15. 泡茶时,保持正念
16. 在正念中洗碗
17. 在正念中洗衣服
18. 全神贯注地打扫房子
19. 慢动作洗个澡
20. 想象自己是一颗鹅卵石
21. 正念日,做自己的主人
22. 关照自己的五蕴:身体特征(色)、感觉(受)、知觉(想)、心的功能(行)与意识(识)。以整个五蕴来面对“我是谁”?
23. 观照自己与宇宙:清楚觉照到你就在宇宙中,而宇宙也在你之中。既无生,亦无死,既无来,也无去。
24. 观照自己的骸骨:想象全身只剩下骸骨躺在地上,想象所有的肌肉都腐烂消散,骸骨已埋藏在地下80年。你会了解那副骸骨不是你,你的色身不是你。你与其他生命合而为一,不朽地活在树林与草地中,在其他人身上。在鸟兽间。在空中,也在海浪之间。骸骨只是你的一部分,你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你不仅是色身,甚至是受,想、行与识。
25. 寻找你出生前的本来面目:你生命的起点,也是你死亡的起点,你同时既是你的生,也是你的死,两者是同一实相的两面。
26. 观照一位逝去的挚爱:清楚了知他只剩下一副骸骨静静地躺在地下。清楚了知自己的五蕴,自己的筋骨仍在这儿。想象你和这个人过往与如今的互动。轻轻地微笑,随顺呼吸。
27. 了悟五蕴皆空:观察五蕴(色、受、像、行、识),领悟它们的无常,无我和空性。
28. 慈悲地观照你最恨的人
29. 关照他人的痛苦,生起慈悲
30. 以无住行的精神工作
31. 以缘起观来观照人生的成就:了悟成功和挫败的原因,并非只属于你自己,而是属于非你所能掌控的各种因缘条件和合。
32. 不受限于缘起法,也不背离它:了悟一切事物皆无常,没有永恒的实体。了悟虽然事物无常,没有永恒的实体,然而它们确绝妙非凡。悟道者不会被救度众生的工作所奴隶,但也永远不会放弃救度众生的工作。
一行禅师的一些其他著作:
《活在此时此刻》:充满智慧,深深感人的自传体随笔。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给忙碌焦虑的现代人的一剂良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