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的最后一个夜晚,在南京回上海的火车上定了电影票,到了上海带着行李直接去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这一天我听完了《流浪地球》的音频、浏览了小说原文、观看了网上各种评论、最后自己去电影院亲身体验,对于我这个不怎么看科幻的人来说,50年第一次这样关注一部电影。
当家园不复存在的时候,人类前所未有的团结起来,共同选择希望,希望比钻石还重要。
电影开篇是从地下城的学校课堂里开始的,熟悉的课堂、熟悉的校服、熟悉的课文,一切还是和从前一样,当人类已经开始逃离太阳系的时候,未来的课堂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
黄金时代体验课堂对于地球45亿年漫长历史来说,关于人类起源与未来命运的探索就从未停止,只是这些与全人类共同命运息息相关的事物在经历过之后,我们才会恍然大悟,我们习惯于用后视镜看历史,而大多数人对于前瞻性的预测抱有极大的怀疑和不屑。
如果把过去3000年想象成地球时钟60分钟,每分钟则代表50年,前57分钟,交通运输的历史都是马、马车与帆船的时代。仅以交通工具变革来看——4分钟前,内燃机出现;2.3分钟前,第一架动力飞机出现;2分钟前,火箭推进器出现;1.2分钟前,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68秒前,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并在月球表面漫步;10秒前,特斯拉S型电动汽车问世;8秒前,无人驾驶航天飞机问世……
而《流浪地球》里的“地球发动机”带着地球逃离太阳,就是未来地球时钟里几分钟里发生的故事。不论科幻多离奇,我们的好奇心还是被打开了,无限的宇宙让我们任凭怎样去探索都无法穷尽其中的奥秘,我们活在当下的这个不到两分钟的地球时间里,我们每个人如何与宇宙万物一起共生?
还是在这个60分钟的地球时间里,11.5分钟前印刷机出现;2.8分钟前电话出现;2.6分钟前无线电出现;1.8分钟前黑白电视出现;48秒前,个人计算机出现;32秒前万维网出现;28秒前,短信出现;20秒前宽带出现;12秒前iPone/智能手机出现;8秒前,iPad/平板电脑出现……
你无法想象如今普通电子手表的性能与内存都比1969年的“阿波罗”号飞船更好更大,阿姆斯特朗就是搭乘着它“迈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与阿姆斯特朗一起登月阿波罗11号机组成员之一巴兹·奥尔德林被邀请出现在2月5日的特朗普国情咨文演讲嘉宾席上)。
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提出了“科技三定律”: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这段话描述了很多人对科技创新的心态。这就是非共识的宿命,任何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刻,先会被当作“异端邪说”,然后成为“伟大革命”,最后还原为“稀松平常”。
叔本华说“所有真理都会经过三个发展阶段,首先它饱受嘲笑;其次它招来激烈发对;最后它被接受,成为不言而喻的真谛。”
对于未来的探索永无止境,地球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
我们的想象力很难描述下一个100年的模样,但只要回看上一个百年,就能感受到时代巨大变迁,网络让时空边界越来越模糊,智能时代完全颠覆我们千百年来的传统工作方式,个人之间以及其便利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人类的生活与交流方式也变的及其快捷。
电影里的爷爷在经过冰封的上海时对朵朵说:“那时的人们在追求一种叫钱的东西……”
摆脱木星的地球未来,我们的追求是是什么呢?地球若去流浪,我心何处安家?
流浪地球搭载快舟火箭我们需要仰望星空的勇气和想象力”!这是一位观众在看过《流浪地球》后的感受。现在想象力将要变为现实,影片将真实地走向宇宙,搭载快舟火箭飞向太空,《流浪地球》也将成中国首部搭载火箭奔向太空的电影,快舟火箭将承载着全部主创团队的梦想在太空遨游。
父亲给孩子的科普笔记 给孩子播下科幻的种子这是网上一位家长给孩子讲解流浪地球的手绘稿(六张)这位学霸爸爸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中科院一名计算机教授。
一部科幻电影、一颗未来的种子,就这样播下在孩子心中。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面向未来的学校?
回到电影片头,那是流浪地球的“黄金时代体验课堂”,他们一定不会再穿着传统蓝白校服、在熟悉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解课文。不知那时的未来学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 流浪地球的未来学校】续写故事征集:
看过电影(或原著)的伙伴,请跟着剧情去畅想一下未来的学校吧,无论地球流浪到哪里,学校一定是会继续,只是你能想象出来100年以后学校的场景吗?
1、尽可能发挥您的想象力。2、凸显科技的力量。3、关注人的情感家园
故事征集请留言在文章后面即可(优秀故事跟帖会给予奖励)
故事需要有一定情节介绍(不超过2000字)
流浪地球,飞驰人生(推荐互加计划蒋丝丝文章)
这个故事征集活动旨在唤起教师对于未来学校的想象!
欢迎大家跟帖,更欢迎大家投稿专题。
投稿专题《流浪地球与未来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