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青春
从自我察觉中发现另一个自己

从自我察觉中发现另一个自己

作者: 会说话的芦苇 | 来源:发表于2017-04-24 20:04 被阅读0次

            在弗洛伊德的一个著作中,我看到了一篇关于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说是能从一个人的细节行动察觉到他的内心世界。比如从一个人散步时走的是逆风还是顺风方向,到他在与人进行交流时的嘴唇是先上唇动还是下唇动,再到起床穿衣的第一个反应,都能说明一定的心理反射,并举了大量的实例,有的,让我跌破眼镜!

            美国心理学大师乔·纳瓦罗就写了一本《LOUDER THAN WORDS》,就是讲解从肢体动作来破解心理语言的各种方法。

            的确,我们身体里养成的某些行为习惯,是完全能够反映出我们的一个心理情况的。只不过,这项早就存于世间的本领却因为在我们东方掌握驾驭它的人很少,而显得后知后觉。

           当然,这里的原因和我们的民俗文化是有关系的,中国人善于探究自己的身体,研究了天地运行,万物生发的规矩,目的还是了解自己的身体,眼白发黄,归于肝胆引起,只因接受天地拂晓时间不够;易受敏感,归于肾阴虚,只因站立时间不够;左肩偏高,归于手太阴肺经引起,只因吃饭咀嚼右齿用力过大。东方人的观点来源于我所处的环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西方更善于探究人的心灵,破解心理密码,而他们的观点来源于这个世界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是从自身出发来研究世界,还是从世界萌芽认清我们自己,无论我们是怎样的一个观点,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习惯,都深深的影响到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在听课中,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案例:家里的墙上很空,就想到了在墙上打一个钉子装一幅画,于是就会在工具间到处找锤子,如果我们在心理念叨的:锤子在哪呢,锤子放哪了,锤子快出来。那这个时候,我们眼中,往往也就只会看到锤子,而从我们视线中晃过的扳手,铲子,砖块等都统统视而不见。

            但是,如果我们在心理念叨的不是锤子,而是能敲钉子的东西,能敲钉子的东西在哪啊?这个时候,能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仅只有锤子,砖块和扳手就会进入我们视线里。

            那么,如果我们再想想,为什么要钉钉子呢?哦,是为了挂画,那我们此时在心理念叨的不是能敲钉子的东西,而是什么东西能挂画呢,怎么把画能挂在墙上呢。这个时候,出现在我们视线里的,不仅仅只有锤子,板子,砖块这类的大物件。其实,一卷胶带也可以。

             也就是说,我们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他所用来描述问题的话语,会对他的大脑思考,产生强有力的不同引导。

             换句话说,我们的内在怎么去描述,就会引导我们的大脑怎么去想,而大脑对我们的视觉、嗅觉、语言表达及各类感官,就会有一个侧重点的选择来去解决问题!

              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再重新来描述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挂画,哦,是为了墙面不再空荡。那此时我们在心理的念叨变成:这面墙怎样才不空呢,此时,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仅是一幅画,可能一个盆栽就能解决!

             所以说,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描述问题的角度决定了我们处理问题的宽度,其实最擅长思考问题的人也就是最擅长表达问题的人,最擅长表达问题的人也就是最善于和自己的大脑情绪沟通的人。这,就我们应该学习的一个思维方式。

           然而,当我们表达问题时,还容易把“感觉”说成“事实”,而无故给人际关系增添很多烦恼。

            同事拿来了榴莲在办公室分享,因为气味的浓重立马呈现出来两种人对此事的态度。

          “ 谁拿来的榴莲,这么臭的味,谁在那吃呢?”对于同样的观点表达,有的人,却让气氛很舒服。“哇,好浓的榴莲味啊,让我这么亲切的接受还真真不是很适应。”

            有没有发现,两个人意思都是说讨厌榴莲,感觉却截然相反。为什么呢?

           前者在表达问题时,把自我的感觉说成了真实的事实。榴莲的臭,以及说它怎么会有人吃,都只是自我的个人感觉。榴莲臭不臭,花美不美,人漂亮不漂亮,这些都没有固定判定标准,而把自我感觉说成了真相,就是我们人际关系矛盾的主要来源。

            后者在表达问题时,把这一气味用更加准确的字眼归咎到了自己的感觉上来,是自己不能一下子接受,是自己感觉味道很浓,是自己不能适应。这里说出的都是我、我、我,并没有表达具体出事实!

             而我们的工作方面,生活方面,教育方面,能给我们带来困扰的,皆因为把感觉和事实的表达混淆。

           李丽的方案根本不切合公司实际!我一提起你就有操不完的心!为什么考试考这么低!等等,诸如此类。

            话语换成如下看看:

           “李丽的方案,从我个人观点来说有些差强人意,适当的与公司实际结合就可能会更好些!”

            “我就爱为你操心!”

             “你下次考试争取比这次成绩多5分!”

             同样问题的不同表达,也仅仅是在言语中流露出了“我”的那一部分,仅此而已。我们要知道人在表达问题时,是最容易推卸责任,隐藏责任的生物,我们往往会把自己藏起来。但越是如此,我们面对问题时,真实面对的越是最真实的自己,我们往往会在说话中,把“我”的那个自己藏了起来,藏的自己都不知道,仅此而已。

             然而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不在于我们怎么思考问题和表达问题,重要的而是:描述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让说出彩虹的颜色,我们回答是什么?

             当然,我们回答一般都会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但是我们想想,彩虹里每个颜色之间都没有绝对的划分,红色和黄色之间是有过渡的,那红色和黄色之间过渡的颜色是什么?

             答案是橙色,这个颜色我们都知道,但是再问,橙色和红色两者之间的过渡色是什么?这个估计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出来。原因在于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学绘画专业,对一些颜色的专业术语我们都不知晓,所以在这个我们不懂的颜色面前,一般我们的回答会是红色,或者橙色,或者干脆是不知道。

            发现了没有,因为不能被叙述,所以我们看不见这个过渡色,实际上,彩虹还有超多个过渡色。

            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只有能被描述出来,才能被看见。”

            换种说法也叫做“人无法描述自己言语范围之外的事物。”

             我们周围很有多问题,因为自己不能讲出来而察觉不到!

              不是吗,和同事有矛盾了,原因也无非就是在沟通中把自己的个人判断说成了真实的事实,你在没有看到这篇文章之前估计你也觉察不到这份矛盾的微妙。因为不能描述这个问题,你有的,只是微观的感觉,而你当然也看不到这份伤害。

             说了这么多,千头万绪,还是自己。自己的言语决定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自己的在表达问题时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把自己隐藏起来,又因为问题越来越多,自己也越藏越深,自己能够看到的伤害,也越来越少!

            从自我察觉中,发现我们另一个自己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自我察觉中发现另一个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sy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