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早对麦穗花的记忆,是在老家的大涝池旁边。
夏天的中午,女孩子们聚在涝池旁的一块麦地旁玩。那里,长着一棵高高的麦穗花。
它的样子真好看啊。粗壮的茎,一节一节向上伸去。碧绿的叶子,摸起来有一种棉质的感觉。狭长的叶子,就像柳叶,不过可比柳叶大多了。在每一根茎的分岔处,打着一个又一个红色的结。那个结,就像刚刚长大的女孩子,让人看一眼,脸就成了一匹红缎子。
茎的末梢上,结着一个又一个玫红色的穗。它的形状,和地里的麦穗一模一样,只不过,麦穗上结着麦粒儿,麦穗花上开着一朵一朵的小红花。那些小小的花朵,紧紧的挤在一起,就像夜里兄弟姐妹们挤在一个炕头上一样。
地是老王奶奶家的。老王奶奶说它叫麦穗花,我们就跟着叫麦穗花。不过,我奶奶又说它叫狗尾巴花,我又觉得它的样子,和我们家的小花狗的尾巴有点像,当后来,我认识真正的狗尾巴花后,就知道我奶奶说的是不对的。
不管它叫麦穗花,还是叫狗尾巴花,我们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老王爷是一个比较严厉的老头儿,他整天的板着个脸,就像谁欠了他的三升秕谷子似的。
所以,我们谁都不敢摘哪怕是一穗花。有一天,我拿了一张纸,想把它画下来。但又不知道怎样才能画的很像,胡乱画了一个样子,贴在炕头上,还用对联上的梅红,给涂了个大红色,总算是圆了一个拥有麦穗花的梦。
二
长大以后,我十分惊奇的发现,麦穗花还有一个无比诗意的名字——红蓼。不过,它还从我们的村子里出发,走到遥远的南方去了。
南方,水泽之国。遍布的江河上,游子旅人要从码头渡船才能到远方奔波。
古时候,信息闭塞,游子离乡,一去就是三月五载。离开的时候,大多愁绪满怀。船离渡口,回头一看,越来越小的妻儿的身影,正如江边若隐若现的红蓼花一样,渐行渐远了,不禁忧上心头,“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那鸥,我是见过的。那一年去湖南,看到田里有雪白的鸟儿,自绿荫丛中飞起,一点一点消失在水天茫茫处,就像渐行渐远的人儿一样,怎不令人忧伤呢。
年轻的时候,人生就是无数次的别离,别离故乡,别离亲人,别离那个年少无知的自己。待到他年回来,斑白的两鬓,一腔的愁思。“红蓼滩头秋已老,丹枫渚畔天初暝”,几多沧桑,几多无奈啊。
三
《诗经》里,麦穗花又被称作“游龙”。
“山有桥松,濕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这个“游龙”,是个游戏感情的男子,放了痴情女人的鸽子,自己还藏在某一个角落里偷偷的笑。女人看不到心上人,只看到一地纵情生长的红蓼花,不禁怒从心起,狠狠的骂了几声恹恹离去。
年轻的时候,女人都愿意相信爱情,即使被骗的体无完肤,也要以身试法。等到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才知道,爱情不过也是开在人生途中的一枝红蓼花,离开那个渡口,就渐行渐远了。
《花镜》记:蓼,辛草也。有朱蓼,青蓼,紫蓼,香蓼,水蓼,木蓼,马蓼七种。我所知道的这一种,应该是红蓼。《花镜》是一部草木宝典,很值得用心去读。人到中年,在繁忙的生活之余,与草木为友,识花问草,真是其乐无穷。
今年,喜得一本《救荒本草》,闲时翻阅,也很有趣。书中说:蓼牙菜,本草有蓼实。生雷泽川泽,今处处有之。叶似小蓝叶微尖,又似水红叶而短小,色微带红,茎微赤,梢间出穗,开花赤色,性温。在饥馑年代,人们采红蓼苗叶,水煮后,洗去辣味,油盐调食。也可用于治疗肠炎、痢疾等症,还可以外用治疗湿疹,颈淋巴结核等。
红蓼的诗词里出现的时候,大多形容秋日的离别愁怨。诗人郑谷《蓼花》:“簇簇复悠悠,年年拂漫流。 差池伴黄菊,冷淡过清秋。 晚带鸣虫急,寒藏宿鹭愁。 故溪归不得,凭仗系渔舟。”诗人以蓼花的环境,衬托了它的孤寂,寄托了自己的乡愁。不过,一旦蓼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就预示着一个冷冷清清的秋天来了。难怪古人说:藏朱颜于夏日,舒巧笑于秋风了。
如今想起,那棵麦穗花,也许就是开在我童年里最美的花了。在离家的无数年之后的某一天,突然的又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又回到了涝池旁,仰着脖子,无限神往的看着那棵,我怎么也看不到的麦穗花。(1591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