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白领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对于大学尚未毕业的毕业生来说,出入高档写字楼,西装革履,使用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英文称谓,可谓是大学准毕业生心目中最为理想的工作,但是白领的生活状态真的有那么好吗?一则新闻揭露出白领光鲜背后的可怜生活,让我们看看为什么七成白领吃不起20元午餐?贫穷、焦虑、租房为啥成为白领生活的主旋律?
一、光鲜背后的白领苦逼人生
5月22日,著名招聘网站智能招聘发布了《2018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报告一经出炉,就引发了几乎轩然大波,白领让人羡慕的工作背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个调研报告:
1.七成白领午餐不超过20元。报告显示,72.3%的白领午餐支出在20元以内,由于现在写字楼配有食堂的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或者超大型集团,这里说的20元一般情况来说就是普通人外出吃饭的主要花费,再加上21元-30元之间的有23%,这就直接意味着超过9成的白领午餐支出在30元以内,假设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为例,30元之内的午餐根本称不上丰盛,只能说是勉强糊口而已,甚至有不少白领表示,要控制自己的饮食支出,超过20元的午餐就很可能超支了。
2.租房是白领主要的生活方式。根据统计,45.1%的白领以租房为自己的生活状态,再加上11.8%的与父母合住,11.2%的公司宿舍,真正拥有自己住房(无论全款还是贷款)的白领只占所有人比例的28.7%,在这个里面真正全款买房的有钱人只有6.5%。北上广深等买房压力大的一线城市,租房群体更庞大,北京租房生活的白领占58.6%;上海为57.3%;深圳则高达68.8%。
3.超过一半的白领要挤公交地铁上下班。在很多美剧中,开车上下班似乎是白领的一个标准生活方式,但是在中国55%的白领采用公共交通上下班,10.3%的骑自行车,8.8%的步行,真正开私家车的比例只有17.7%,在有车一族中,以高管和已婚人群为主,其中已婚有娃的白领占比较高。
4.习惯性晚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调查显示,37.2%的白领“睡前习惯性刷手机看看微博、抖音等”。在被问及晚睡原因是,还有29.4%的白领选择“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习惯性晚睡”。
5.绝大多数白领感到焦虑。在调查中,94.9%的白领有焦虑情绪,针对焦虑的具体来源调研显示,占比最高的选项简单概括就是“又穷又迷茫”。而最让白领焦虑的新闻类型则包括,“全国各城市平均薪资又来扎心了”(25.1%)、“00后已经开公司了”(16.2%)、“房租又要上涨了”(15.3%)、“95后都当妈了”(10.3%)。
这些重点我们仔细归纳下来,我们发现吃不起20元午餐,租房、挤公交地铁上下班,超过9成感到焦虑,这些标签打到白领身上的时候,让人感到的是满纸辛酸泪,这届的白领怎么成了这样?
二、贫穷焦虑咋成白领的生活方式?
在英文中,白领的英语是white-collar worker,大家肯定就会发现了,为什么会有worker这个词汇,这个词汇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工人,在中国工人和白领似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职业,但是在英文中,其实白领就是工人的一种而已。
白领这个词汇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从西方国家流行开来,美国社会学家莱特·米尔斯的著作《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被学界公认为白领现象的来源,在中国,在上个世纪末,白领逐渐成为中国的一种衡量,在中国的衡量体系中白领是有别于农民工与城市产业工人之外的另外一群人,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那样,白领一般意味着在写字楼上班,以脑力劳动为主体,从事着比较体面的工作,有着较高的收入,生活方式比较时尚自由的一群人。
在中国的历史上,90年代后期的白领可以说是真正的白领,因为有着较高的工资,所以白领可以维系着一个较为体面的生活方式,但是自从进入了21世纪之后,白领就变得非常普遍了。一方面,由于上个世纪90年代,大学扩招之后,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这些拥有大学乃至于更高文凭的人,可以轻松地成为白领,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厂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工厂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产业工人,与此同时,随着第三产业的全面崛起,大量的企业出现,从而导致了在写字楼中工作的工种快速增加,白领就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类人群。
但是中国白领究竟有多少人呢?我们查遍了所有的统计资料,都缺乏一个准确的官方统计,于是我们采信艾瑞咨询的一个调查报告,其认为中国白领的人数在1.5亿人左右,这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少数精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着白领人数的激增,问题就已经出现了,这就是白领收入水平的下降,曾几何时作为脑力劳动者的白领无疑是收入水平较高层级的人,但是现在由于白领人数太多,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激增,让白领的收入水平出现了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还是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全国37个主要城市的白领平均薪酬为7789元/月,这个薪酬如果扣除五险一金和税费的话,那么白领的平均薪酬大概也就在五千元左右。
首先,以白领的收入,再对比一下中国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前几天国际房地产顾问机构戴德梁行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住宅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全国住宅新房销售均价达8275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7%,全国住宅均价首破8000元大关。
这么对比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即使采用最不精确的平均数指标,中国白领的月均收入也买不起一平方房子,但是中国人又是一个极为安土重迁的民族,所以,在房地产的刚需之下,白领的收入和住房需求的差距让白领直接背负了较为沉重的生活压力。
其次,我们这个时代又是一个消费快速升级的时代,对于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来说可能其消费还是在一个较为基础的水平之上,但对于不少白领来说,星巴克、电影院这样的地方是其主要出没的场所,消费的升级让白领的收入和其消费需求差距也不断扩大。
第三,压力的快速形成,由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资讯极为发达的信息时代,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想了解的大多数资讯,而通讯社交的便捷更让我们的社交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身边圈子,而是有可能知道很多的圈子,圈子的重叠最终形成了圈层鄙视链,生活条件再好的人都会和比自己更好的人去对比,一方面,更好的人会鄙视不如自己的人,另一方面,不如别人的人也会产生自卑情绪,两者叠加和比较直接形成了压力。
在房地产差距,消费收入差距,圈层鄙视链等三重作用之下,白领过的越来越焦虑,压力越来越大可谓是不言而喻,消费收入差距形成了贫穷的心理感受,圈层鄙视链形成了焦虑的感受,而直接房地产收入差距则形成了租房的实际需求,三者叠加最终让白领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白领其实也不过是一种普通的工人,每个人的生活肯定有好有坏,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当焦虑、贫穷成为白领的主旋律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进行自我的调节呢?
你是白领吗?你的生活状态你满意吗?
(本文版权所有,本号已和快版权、维权骑士签约,如需转载请和本号联系,盗版必究;本号所有图片全部来自于正版授权网站,拥有CC0协议)
网友评论
玩笑啦,有付出才有收获,比如说一样是晚睡,有的人刷微博玩游戏,有的人比如作者在更文,有的人在更新自己的技术栈,从二十三岁开始算,五年时间,有的人就吃得起二十块的午餐,有的人吃不起,有的人开的汽车住得起房,有的人则不行什么也别埋怨,先反省一下自身吧。
看完了这些数据,有没有一种白领真可怜的感叹,如果你听极速评有一段时间了,就应该知道,这组数据背后,没那么简单。
首先要提出的问题就是,报告中的白领究竟指的是什么?坐办公室的,脑力劳动者?55%的白领依赖公共交通,这有什么问题吗?君不见一线城市早晚高峰堵成停车场,君不见各大城市想着法儿鼓励大家使用公共交通,在北京如果你赶飞机,大家都会贴心地提醒你,坐地铁最合适啦!
放眼海外,日本的白领不也都坐地铁上班吗?白领坐公交,有问题吗?最后调查说有将近95%的白领有焦虑情绪,问题又来了,不是白领的都市人被焦虑困扰的又有多少呢?没有比较就没有真相。
虽然,问题不少,但是今天我们要关注的焦点是白领的收入。调查者说,7成白领认为薪资不理想,渴望跳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城市建筑工、外卖小哥,他们的收入远远超过了白领。
2017年,只有上海,深圳,温州,北京这四个城市的白领月工资超过了五千。再来看看,曾经有报道说,快递小哥月收入过万,最牛一个月挣20万。建筑工人月收入过万的也比比皆是。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大家宁愿做拿着低工资的小白领也不去搬砖呢?
白领更舒服,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而快递小哥,建筑工人工作条件风吹日晒,还要起早贪黑。
白领升值空间更大,虽然将近一半的白领靠租房生活,但是十年之后,这里面有很多人会在当地买房,成家,立业。再来看看快递小哥,他们能在工作的城市里买房的凤毛麟角,都是新闻级别的事儿。而且快递门槛那么低,一听说工资高,好多人来了,工资也就迅速回落啦!
白领的养老比蓝领更靠谱。白领再不济,单位一般也都给交给五险一金,但是很多蓝领工作流行性很大,就算交过,也很可能中断难再续。
白领更受尊重,也更会生活。他们会逛街,看电影,聚餐,但是蓝领们没有生活,很少听说他们看电影,逛商场,他们只有工作。
难道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无论工资多么低,还是应该死乞白赖地做白领?
不是,我们想要说的是,应该给予蓝领工人更多的尊重和保障。比如最近各地都在实施的引人才落户吗?蓝领是不是也能被纳入?又比如让异地异单位间在社会保险接续更加便捷,从而让蓝领能获得更多保障。
我们总是在喊要尊重体力劳动者,其实最实在的尊重就体现在保障和融入上。否则,终究我们还是会受到社会发展不均衡的伤害。且不说,蓝领更好融入城市之后,对城市消费、经济的推动,就看看现在家里修个水龙头,通个下水道,动辄都上百,如果一个城市最终只剩下白领,不知道修缮是不是一般人还能承受的起的。
撰写整理:季苏平
音频:季苏平
图文编辑:connie
封面设计:connie
新浪微博: @极速评
无产白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