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295905/9a2b042aa047d184.jpg)
当当网困顿,也许可以算作是中国互联网产业中的一起黑天鹅事件。
作为中国最早的电商企业之一,当当网在其15年的发展中,曾创造过耀眼成就,但遗憾的是,发展势头却没有保持下去,尤其是在赴美上市后,反而呈现连续亏损的状态,公司市值连续缩水,目前股价也只有发行价的40%左右。可以说,昔日“中国电商第一股”的当当网,现在已经沦为了二线电商品牌。
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管理顾问指出:
纵观当当网的发展史,关于“如何发展、向哪发展”的问题贯穿始终,创始人夫妇—俞渝和张国庆,走过的路,堪称是一条漫长的“求索路”。靠图书电商起家的当当网,在其公司发展中,不断在试图摘除“图书标签”,但其多元化发展之路,却一直步履蹒跚。
当当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挣扎于发展路径的选择,新的战略布局仍然面对重重苦难,不断错入“红海”、迟滞的反应速度、保守的资本运作。尽管,当当网选择移动购物、数字业务生态圈、跨境电商和实体书店作为其新的战略布局,但如果仍然没能有效解决上述三大问题,当当网还将继续困在“布局新业务-资金耗空-撤出”的恶性循环中。
城头变幻大王旗。互联网就是一个风起云涌的行业,市场风口与行业走向变化太快,当当困顿,就是互联网寒冬背后的苦情故事。
靠着资本的逐利的天性。整个二十一世界初叶,就是互联网不断抢足镜头的上半场,在雄厚资本力量的助推下,互联网企业个个财大气粗,烧钱,巨额亏损,吸引眼球,然后融资,上市,再烧钱,最后获得额外流量规模,最终形成垄断利益。
很怀念互联网曾经享有的那片蓝海,浪潮之巅的企业独领风骚,各种风投企业投怀送抱,蜂拥而至。有资本买单,用户只需无痛体验。互联网企业可尽情收集自己需要大数据,再利用大数据分析,提供用户更精准服务,极致服务让用户产生黏性。忠诚的黏性引发病毒式疯传,结果就是用户的扩张以几何级方式增长,BAT就是典型的此类成功企业。
而同质抄袭的山寨企业,也可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搭乘资本的力量,赚接盘人的钱。网上逗趣互联网公司生意逻辑:
不停的烧钱贴现,吸引用户,然后融资,再继续烧钱贴现,再融资,最终卖给上市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的素材,大幅推高股价,最终把那些想在互联网身上占便宜的散户狠狠的割上一把,成了苦逼的接盘侠。
激烈竞争下互联网蓝海很快变红,下半场再难演绎催人奋进的造富神化。互联网增长人口红利消失,存量用户早被行业巨头瓜分完毕。市场层级固化,流量被垄断,中国人最擅长山赛,在线上却遇到了滑铁卢。因为互联网信息的极度透明,客户能明明白白体验到老大极致的服务,他不可能再对老二情有独尊。在互联网成长期,新用户对体验无感知,看不清谁是老大,谁是老二?烧钱还是低成本。而到了互联网成熟期,争取客户就是从老大处虎口谋食,你烧钱既要有老大的魄力、实力,还要有老大的人脉与资源,比如能说服资本市场的给你融资的能力。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就是个刚交学费的学童,而是要以你的稚嫩的想法去PK那些早玩腻了这些把戏的大佬,颠覆的可能性难于上青天。线下时代,有了国美,还能有苏宁。有了家乐福,还能有沃尔玛。而线上有了淘宝就不会有易趣,有了京东就不会有易迅。大者恒大,这是铁律,你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
还有更悲催的。经济持续不行,股市不断下挫,上市公司很难再讲出好的故事。资本也觉的互联网这个游戏不好玩了。我们再抄袭过去的成功?“不是狼来了,就是狼外婆”。资本市场不是慈善机构,不会关心你这个“祥林嫂”的故事,更别说会天真要给你大把撒银。
2017年的互联网是不是一个寒冬?但挣钱的仍挣,比如BAT,利润率都接近30%;但绝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却是苟延残喘,平均利润率远远低于了实体经济水平。是寒冬?可能更客观的评价是疯狂后恢复了理性。互联网的理性是什么?就是回归到了商业本质,你要盈利,首先的给客户带去价值。
人的天性,就是喜欢八卦。当然行业巨头,也因自身的利益选择性失聪。所以在互联的天空上,长久飘飘就是那几个事,比中说“风口的猪”的故事,烧钱的故事,还有现在互联网寒冬的故事。
诚然,BAT做市场的时候,也是不停的烧钱融资,如果没有资本的支持,他们也早就不存在了。但他们只讲给你看的见的故事,从来不会告诉你看不见的故事,就是烧钱支撑的核心模式,他们在不断满足着客户需求的痛点。
客户需要广告,你认为百度是在做搜索?它只是用技术方式卖广告。
商家需要销售渠道,你以为阿里平台是消费者免费蛋糕,它就是一个线上的典型的商业地产公司,招租挣钱。
客户需要社交,你以为腾讯的所有社区提供服务就是让你尽情免费体验?这是抓你的眼球,靠游戏和广告赚钱。
如今的当当陷入了凡客的窘境,百货、服装不如淘宝,买3C、电器不如京东、苏宁,唯一的图书,价格、物流又在京东之下。它的困局,就是摊子铺的大了些,步子迈的小了些,痛点抓的不准此,路径走的不对些。通俗地说,就是没有搞明白哪些是自己能做的,哪些是自己不能做的。
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所言:
企业的竞争优势,往往是产业链某些环节的优势。这些都给互联网企业指明的出路。我们在上一个层阶不可能找到与BAT争锋的利器,但我们完全可以在下一个层阶与它做互补。这就是定位。你做大而全,我就来小精深。
比如以微信在社交领域的用户数和地位,微博和陌陌依然活的很好。京东在电商的规模依然阻止不了唯品会的增长。原因他们就是在差异化竞争。
也许,当当的出路还是在强化差异化定位。做京东、淘宝做不了的事情。比如肆无忌惮的加深图书的定位,这个京东敢吗?当当完全可以将书籍类的定位做深做极,而不是将新华书店变成有图书销售的沃尔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