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议课】成长中的那些花儿
文/张爱敏
我校第一轮中青年教师赛课已落下帷幕,语文组共有七位老师参赛,其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文化积淀,流畅的语言表达,以及课堂的教育智慧彰显十足。
【评课议课】成长中的那些花儿本次赛课课题自选,把个性化教学风格发挥到了极致,现撷取花儿朵朵与大家分享:
印象最深的课当属刘卫东老师的《我到人间转一转》,这是一节阅读整合课,从对选文《我的叔叔于勒》和《故乡》的解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课堂教学艺术的处理等均从不同角度彰显了执教者对教材把握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执教者以主题探究式学习为主线,不断对学生进行思维风暴的洗礼,在一次次艰难的求索中叩问灵魂深处的声音,在一次次抉择中与之对话,共鸣。若问题指向性再清晰点,课堂节奏再快一点,课堂生成更精彩。
【评课议课】成长中的那些花儿闫晶老师执教《散步》,她以问题探究式引领学生一遍遍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真正领略到阅读的魅力。特别是课堂上的“静”,静静地思索,静静地等待,静静地点拨。若能建构主问题导入,化繁为简,效果会更好。
李颖老师执教《我的叔叔于勒》,目标关键词为四个:巧妙构思、曲折情节、人物分析、小说意蕴。建议把前两个环节合二为一,设置如下:依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变化,来梳理情节,提取关键词,拟小标题。接着,追问:为什么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分析人物,走近菲利普夫妇,感受其个性,以及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从而真正领略作品的意蕴所在。
【评课议课】成长中的那些花儿洁、超、嘉三位老师是今年新入职教师,三者的共性是基本素质高,语文素养深厚,很认真。特别对文本解读细致入微,可谓是字字句句落实,唯恐有漏网之鱼。但问题设置繁多,有碎问碎答现象,其实很多时候可以整合成主问题出现的。这样,课堂节奏明快,书声琅琅,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评课议课】成长中的那些花儿崔照斌老师执教《故乡》,以“从杨二嫂角度看<故乡>”为切入点。从“年轻的杨二嫂到眼前的杨二嫂”,虽然从行、貌、神等方面切入人物分析其性格特征,但学生始终停留在文章表面,没有真正读出字面背后的意蕴,特别是课尾之处的拓展,也有点牵强。若能以读促思,以思促写,读写结合,以“杨二嫂之变”进行一次探究式阅读,并思考行文,该是一大突破。
【评课议课】成长中的那些花儿常学宁校长执教朱自清的《春》,这是一篇经典之作,常校长早读文本的功底深厚,可谓是精、细、深。常学宁校长采取“精读一段”、自由畅谈3至7段的方法来设置教学流程。虽然目标设置了“反复诵读”,但课中朗读并不多。其实,若课堂内容定位为:反复诵读,抓住特征,恰当方法。也就是说在读中知其景,明知意。读思结合,真正学会爱的表达。
于巧言老师执教一组“送别诗”,这是建立在广泛的阅读上的活动探究课,老师从搜集、整理、归纳、提炼等环节设置教学流程。但依然有遗憾,比如目标的设置与课堂达成度还不是很契合,需要仔细权衡,学会取舍。
课堂都是遗憾的艺术,但可喜的老师们敢上公开课了,对教材有了新认识,新思考,新行动。更多的老师是在用教材教,有了整合意识,重组能力,创造力,智慧力不断凸显。正是如此,我们美丽的语文人更应该不断求索,上真语文,实实在在教语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