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个小视频:前半段,讲的是顾客去商店买东西并且不怀好意的去挑逗店员;后半段,店员为了出口气也用着同样的方法去对购买的人,却致使这个顾客选择不买这个商品。
上帝当然,这只是一个段子,语气语言也比我的描述诙谐,但是其中一个评论觉得很有道理。
它说:“谁手里握着钱,谁就是上帝”,现在想想,也确实有几分道理。我觉得这句话比“顾客就是上帝”更有适用性,因为这个社会本就是在经济下建构起来的,就像我们时常会看到衣冠不整的人走进餐厅不被接待,我们可以看到从商业街走过的时候人们戴的有色眼睛一样,金钱握在了手上,你就可以变成上帝。
偏见前端时间看到了一个词,叫做“凤凰男”(虽然是一个很老的词,但是确实没有见过。),第一感觉觉得用这个词是极其的贬低,门当户对是从来没有错误的,但是就因为一部分人用一个特定的标签去评价一部分人,我觉得是极其欠妥当的。和凤凰男相对的还有一个词叫做孔雀女,这两个词不管是褒义贬义,我都觉得有些可笑。这两个名词,对于一个人的出生界定的是这么的刻意,实在是过于偏激,也让我难以苟同。
以为的正义社会是向好的,那就不应该简单用经济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上帝不是金钱给的,这一种导向是这个世界的一种病态。是,社会中可以有着对于金钱,对于财富的一种崇敬,但是在同时与之配套的文化应该是提倡个人奋斗的,而不是像从前有过的某一档节目中的经典台词:“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这不能叫做现实,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即使我是一个男性,我也觉得男女应该有着同等的独立,而不是还觉得应该依靠一个男性,女性同样可以成为伟大的人。我也看过另外一句关于“宝马车”的论断,那是在北大的对外宣传视频“星空日记”里,男主角说:“要是不能让喜欢的女孩坐上宝马车,那就不要打扰她。”我觉得这才是对这个社会的负责,而不是仅仅为了你所谓的金钱观。
“大眼睛”能够引起感触,大抵也是为了钱犯难。以至于为了每天一块钱的进账,连续浪费了自己好多天的时光,后来想想,一直这么下去,只会自毁前程。关于钱的故事,我经历了很多,也还在经历着,这个世界上为了那几块钱犯难处的也大有人在。但即使困窘,也要活的潇洒,要先看清自己,才能学会去生活,不适合自己的终究是不适合。要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要为了一些龌蹉的想法迷失了自己。其实讲到这里的时候也会联想起那句“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很多时候的问题和问题是不想称的,很多时候的理解都应该有他应该有的区间。
关于上帝的讨论,至少在上面这么多种的情况里,它还可能只是一个故事,一个段子,一段时间的烦恼。但是对于很多其他人,这可能就是生还是死,而这种事情,在我的父辈上我已经看到了太多太多,这种事情也在这个世界里千千万万的农民的家庭里时常存在着。对他们来说,他们的父辈没有给他们读书的能力,他们要义无反顾的给自己的孩子读书的权利,在一个雨天,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时候,停下来上帝就不能握在手里,他们的上帝只是给他们生存的权利。
父亲的世界我很喜欢的一款听歌软件是“网易云音乐”,不是因为这里的歌曲会好多少,而是这里的故事总是让人动人。其中的有一条评论:“父亲打来电话,用特别内疚的语气和我说:‘我明年…不干了,干不动了’言语中像是在征求我同意一样,我当时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我想告诉父亲,愧疚的不是你而是我。”有时候要把上帝握在手上,不是因为儿女情长,还有肩膀上背负的期望,这种期望我并不觉得就是“山窝里飞出了一个金凤凰”,人本来就是一样的,不是我不可以,很多时候的起跑线让我要慢了好多,但是我也不希望被贴上应该有的标签。虽然我不喜欢这个世界里为金钱的我追逐,但是现实让我明白要为了金钱去追逐,幼稚和天真够了,就应该去面对现实。
永远不能让自己愧疚所有当初的梦想,在所谓的现实面前都不堪一击,很多时候我并不觉得比别人差了什么,很多时候又觉得实实在在的缺了一些什么。但是我始终坚信,要把所以的暗熬透了,才能见到最后的光。
我的上帝,只会是我自己,其他的都只是为了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