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有“怪才作家”、“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等称号,其代表作品有《引爆点》、《异类》、《眨眼之间》、《小狗看世界》。他的写作风格是通过对一个个小故事的细节描述,最终得出结论,通常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结论。
大多数人都听过《异类》里面的10000小时标准,意思是成功要勤奋与坚持,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成功=勤奋+天分”看起来很吻合。
不过这不是《异类》想表达的主题,该书想表达的是“成功=社会环境+机遇+勤奋+天分”,而且机遇和社会环境的因素占很大的比例成分,有点宿命论的味道,是吧?
大多数人都不会接受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也不能接受,我还幻想我这种屌丝有逆袭女神的机会的,呵呵。
书中以很多故事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虽然结论让人主观上很难接受,但又不能否认结论的客观(这种从数据到结论的方式倒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过是题外话了)。
相同条件下,努力的人总是比不努力的人有收获的,不要忘记大前提,相同条件下。
拿比尔盖茨做例子,看看该书怎么阐述这“宿命论”的:
假如你和一位在硅谷久经沙场的老手交谈,他肯定会告诉你,在私人计算机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时间是1975年1月。当时,《大众电子》杂志的封面故事报道了一台特殊的机器,这台机器的名字叫做Altair 8800计算机。这台机器那时候的价格是397美元,机器设计非常巧妙,能满足个人化组装要求,你在家里便可以自己动手组装。杂志报道的标题用了大号的字体——《工程的重大突破!世界上第一台微机让商业模式受到挑战》。
在软件和计算机行业羽毛未丰的那个时代,《大众电子》对于读者来说,无疑是这个行业的圣经,杂志刊出的大字标题报道,让当时的读者眼前一亮。那时候的计算机都是庞大又贵重的机器,就像安置在密歇根计算机中心那所白房子里面的主机一样。多年以来,能有一天拥有一台小巧又便宜,即便是普通百姓都能购买和使用的电脑,一直是每位电脑黑客和电子怪才的梦想。而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如果1975年1月是私人计算机时代的黎明,那么,谁又能占据最佳位置,去享受这个黎明的第一线曙光?约翰·洛克菲勒和安德鲁·卡内基时代曾适用的法则现在又开始发挥作用。
“如果1975年的时候,你的岁数比较大,那么,当你一从大学毕业,就可能开始在IBM上班了,”曾长期在微软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内森·梅尔沃德(Nathan Myhrvold)说道,“你在这家数十亿美元的公司生产主机,你只是整个工作的一部分,你头脑里想的是——我为什么每天都要可怜地围着这样一台机器转来转去?那个时代从事计算机工业的人们,脑子里常常是这个想法,他们丝毫不了解正在进行的变革,他们都被计算机一个方面的假象所蒙蔽,他们过着舒适的生活。这自然不可能有机会成为亿万富翁,也不可能影响整个世界。”
假如在1975年的时候,你已经从大学毕业多年,那么,你最终属于那个陈旧的年代。你也许会买一栋房子,会结婚,然后为人父或者为人母。你不可能放弃手中收入丰厚的工作,不可能把自己的退休金购买397美元一台的微机,对你来说,微机是遥不可及的东西。所以,那些在1952年之前出生的人,都可以排除在新时代之外。
但同样的,你也不会希望自己年龄太小。你希望自己能够及时赶上1975年的发展潮流,如果那时候你依旧只是一个中学生,那你将无所适从。所以,那些在1958年之后出生的人,同样可以排除在新时代之外。也就是说,到1975年时,你最好处于这样的年纪:不是太年轻,从而能够赶上这次革命,但又不能太老,不能错过了这次革命。在1975年,你最好是20岁或者21岁,也就是说你最好出生在1954年或者是1955年。
验证这种说法并不难。看看比尔·盖茨,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比尔·盖茨:1955年10月28日。
这是黄金出生时间!盖茨就是出生在1月1日的曲棍球运动员!
盖茨在湖边学校最好的朋友便是保罗·艾伦。他常常同盖茨一块泡在计算机房,与他一块熬过了在ISI和电脑中心的每个通宵。艾伦与比尔·盖茨一起创办了微软。保罗·艾伦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保罗·艾伦:1953年1月21日。
微软第三有钱的人是一位自2000年开始,几乎是日复一日经营管理公司的人物——软件行业最令人尊敬的管理者,史蒂夫·鲍尔默。鲍尔默的出生日期呢?
史蒂夫·鲍尔默:1956年3月24日。
首先值得庆幸的是,盖茨被送到了湖边学校。在1968年,世界上能有多少中学拥有分时系统的计算机终端?第二件幸运的事,便是湖边中学的母亲们能够为学校计算机的运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三件幸事,便是资金快耗尽的时候,刚好有位父母在电脑中心公司工作,而公司刚好需要找人在周末测试他们的程序,并且从周末做到周日晚上都行;第四件幸事,便是盖茨遇上了ISI,而ISI刚好需要人手帮他们开发工资单程序;第五件幸事,便是盖茨住的地方离华盛顿大学很近,从家里到华盛顿大学只需要步行就行。第六件幸事,就是刚好在凌晨三点到六点之间,可以免费上机;第七件幸事,便是TRW——一家跨国公司——刚好雇用了巴德·彭布罗克;第八件幸事,便是彭布罗克知道,能够解决特殊问题的最好的程序员,是中学里的两个孩子;第九件幸事,便是湖边学校允许他的学生在春季就读时间内,到离学校数里之外去编程。
那么,所有的幸运儿都有什么共同点?这些机遇给了盖茨充分训练的时间。当读大学二年级的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决定腾出手来创办自己的软件公司的时候,此前他已经无间断地编写了七年的程序。这个时间远远超过10 000个小时。世界上有多少年轻人拥有和盖茨相类似的经历?“假如在世界上能找出50个,都会把我惊倒,”他说,“我先后做过电脑中心公司和员工工资单,接着是TRW——所有的事情遇到了一块。我很小就进入了软件开发领域,我想那时候没多少人在做这行,所有这一切都非常幸运,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写于2014年2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