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无论男女老少,都随身携带一个称为“手帐”的笔记本,随时随地就掏出来记点什么。在讲求品质的生活,注重精致细节的日本人眼里,时间值得被珍惜,生命值得被记录。
最近我也正好在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里面就详细介绍到曾国藩原本笨拙,于是就打算开始对自己全方位的改造,坚持写“日课”,他每天从起床到睡觉,所有一切都进行自我监督。每天结束之前都要用工楷认真书写日记,细细回忆检索自己这一天的言行举止,发现哪一点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甄别出来,深刻反省。
他发现既然在利用日课自我完善,首先就是要抓紧时间,不能再“闲游荒业”。于是他还在写日课之外,给自己规定了当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因此,他之所以在后来的仕途上青云得意,也与之前的努力息息相关。
通过写日课,曾国藩练就了过人的“研几”功夫。几,就是细节,研几就是严肃郑重地对待细节。每日的日课,正是让曾国藩从细节上抓住自己的不足,才能积少成多,这样到了一展宏图的时候,也就有了斩钉截铁的力量。
我开始尝试做手帐是在2014年8月末的时候,当时是很喜欢看youtube上的视频,偶然碰到一个达人分享了手帐这个我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的名词,抱着求知欲望去百度了一下,内心当时的os是这样的:我的天啊,这些姑娘好热爱生活啊,手帐原来可以把外貌与内在兼具。于是立刻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手帐本,可惜是活页的。
因为我并不是一个过于注重笔记本外貌的人,我当初的打算是随身放在书包里面用来列todolist。但后来发现当需要记录笔记的时候,我把手帐从包里抽出来,由于活页铁环的设计,我根本无法在一只手拿本,一只手记录的情况下还能写字保持舒适感。于是我果断弃之。
然后接触到趁早效率手册,做起了每天晚上列出第二天的计划,并在第二天严格执行。基本上就是列出第二天自己要几点起床,做的事情以及晚上的安排。
后来嫌趁早厚本放在包里不方便,于是把手册放在宿舍每晚做第二天的计划。后来入手了hobo手帐本,也很可惜与我个人的习惯不符,很早便闲置成为自己的记录本了。
首先是这一款最初买的活页手帐本,品牌已经忘记了,但现在被我拿来记录旅行,观展以及话剧的各种票据。☟
趁早效率手册,很感谢在2015年遇见趁早效率手册,也遇见趁早星人,我才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前我写过一篇我是如何使用效率手册的。☟
hobo手帐本当时入手的原因也很简单粗暴,就是看人家晒图然后被种草于是下单最后发现不合适。建议和我一样的手残星人不要一开始就入手hobo手帐。现在我是把hobo当作自己的工作笔记本与生活摘抄本。☟
我很认同一个观点就是:普通人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是停顿和倒退。我们往往努力一段时间,就精疲力竭,废然放弃。过来许久,方能积起心理能量重新开始。如此反复,进步始终不多。
我的2015年绝大多部分是这个状态,一月努力了,二月便浑浑噩噩,三月突然顿悟,四月稀稀疏疏.......12月如梦初醒,才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但好像没有一个人可以立即摒弃自身所有的惰性,然后一鼓作气,一而再,再而三的逆流而上。毕竟一口气吃不成个大胖子,那几十年的惰性又怎么会通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所剩无几呢?
于是,通过这一年在手帐上的跌跌撞撞,我终于得到了自己最合适的手帐系统,固然我会相信我的2016年,会遇见更高版本的自己。
hobo weeks是我的:随身携带 周记 工作
2016年的hoboweeks是从2015年12月份开始,我是看重了这个的周计划。hobo依然有一个“时间轴”,三个点区分上午下午晚上,可以用来粗略的记录一天的事务。但我用weeks主要是利用周计划随手记录临时得到的任务,以免遗忘,所以就省去了时间轴的用法。
周记事左边会记录今天的任务以及工作,还有一些临时知道的一些不懂得问题,到有电脑的时候就可以百度。
周记事右边会记录平时突然产生的灵感,例如在看一本书时,书中的一个例子正好可以写进我今天写的这篇文字里面,于是会做摘录以及一小句自己的看法。
weeks当中我最爱的就是方格页。☟
方格页面开始之前会有一个分隔页,我是利用这一部分作为自己的梦想栏。每个方格页都会有页码,我把自己目前人生中希望成为的人划分成几个不同的类别,然后予以分类标码。
例如我希望以后能成为一个专栏作者,那么我这个梦想就应该划分成几个细小的目标。例如,每天阅读2h,每周更新1——2次公众号,每本书坚持写200字书评,以及最近打算申请的豆瓣作者的写字计划。
接下来的一面我就会在每晚打开自己的timeloggerApp把自己的时间记录誊写上去。当一个目标被划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坚持每天完成,时间看得见。请拭目以待我的变化。
muji时间轴:学习携带 日记 细节
无印良品的时间轴手帐本分为白色、黑色、红色。时间是从2015年12月开始的。封面和封底都有口袋可以携带物品。日记的时间轴后面还有一小部分的方格本你可以自行创作。
之前提过曾国藩每日给自己做“日课”,其实我用这本的很大原因与曾国藩的想法不谋而合。因为时间看得见,那么我就想看看,我每一天的时间到底花在哪里了?
每个月的月计划,我都会把我本月想要读的书,以及英语、西语、写字等等其它方面的目标列在左边的栏目里面。然后每月的空格里面都在每天结束之前填入当天最重要的事情或者最有意义的事情。☟
下面就是每日时间轴。最左边的栏目里的任务就是月计划1/4的任务量。我会在每天在某一个时间段做完一件事情后就简要概括一下写进那个时间段的时间轴。有一个小tips:可以在开始写“日课”前用不同的颜色区分自己的任务。比如在图书馆就用粉色,看展就用绿色,运动就用红色,上课就用灰色。
而且哪怕我这节课是在上课,我除了会标注我的这节课之外,还会在这段时间轴内标注这节课上的干了什么事情。☟
并且在每日的最下面我会标注一下每天早起以及睡觉的时间。☟
除了可以用彩笔之外,还可以像我朋友Nicole一样用彩铅。☟
趁早效率手册:晨间日记 梦想
这本效率手册是今年参加潇洒姐举办的“有生之年”获得的,保持去年一样是厚本但颜色换成了荧光黄。
鉴于2015年的经验,2016年我打算把效率手册作为我的晨间日记。☟
之前读过一本书《晨间日记的奇迹》,里面曾经介绍过:1、当天写日记,容易被感性所支配,情绪化是很难避免的;2、第二天早上写日记,经过了一晚,大多可以理性的思考,站在客观的角度来总结昨天发生的事情;3、一天之计在于晨,坚持写晨间日记能帮助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培养积极的心态。
并且由于我的每日计划是在当天晚上完成的,所以我就把日记这一环节移到第二天早晨,恰好每一天不论是开始还是结束我都能把手帐融入进去。
回到初衷,手帐其实是激发我们去记录的欲望,并且在持续记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细微的变化。一直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把想要的生活过成自己每一天的日子,那么我就应该付诸于行动。时间看得见,我相信2016年,我将更新为更高版本的自己。
网友评论
Ps 但我真的不会画插画,并不想买贴画,各种怕麻烦的懒人。。。只用空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