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到今天已经发展为人们的一个器官,所以你很少看到有人在丢手机了,因为对手机的使用时间和频次实在是太高太长了。我们如何与这个新的器官相处,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从过去的诺基亚的功能机,到现在的智能手机,到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技术的进化超过了大多数人大脑的进化和认知的进化,在这个社会中如何和手机的和谐相处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手机空间的管理
对于电脑上的空间管理,大家都经过了多年的训练,但是对于手机作为一个新的空间管理,很多人还没有适应。所以说最近我的一个体验,原来手机有八个系,16个g绝对能下好多好多歌曲,也就非常阔绰,非常够用了,现在手机64个g不知道怎么就装满了,然后又不停的清理,不停的清理,然后到使用一些文件的时候再去手机上去找,发现也非常的低效,整个手机上没有一个能让你在三秒钟内找到特定文件的工具。反思了一下,手机整个屏幕是非常小的,这个过程中容纳不了太多信息的处理,而且安卓的系统架构又不支持文件的光速搜索对于手机来讲,更多时候是一个内容生产记录工具。不是一个内容存储工具,把手机作为一个存储工具,使用起来非常的不方便。 手机的屏幕上无法进行多任务的并行处理。如果把手机的照片而进行商务文档类的制作使用,从手机上调取是不方便的。手机上对于文档的分类管理也是缺乏足够好的工具来支撑的。图片的简单使用,比如发个微信微博,手机上这个足够了,但是如果涉及到其他的大量的这些信息的处理,那么手机就会遇到一个瓶颈,即便是128G的也会遇到这个问题。意识到这个问题是最近购买了其他几个设备,才发现手机上其实集中了太多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在手机上处理的并不好,然后我就开始思考是不是手机上集中的其他功能,也不是手机作为一个特长而存在的这两个工具,一个是智能音箱一个是苹果的iPad。有了智能音箱之后,我不再用手机的软件来进行听书,听歌。因为这对手机的电池消耗比较大,手机要经常充电,对我来说是个麻烦事儿。有了iPad之后,我把手机上不常用的一些软件切换到iPad上面。这样降低对手机空间的占用。在需要打电话发信息的时候,用手机来进行处理,需要上网的应用,通过手机来当做一个路由器。那这样各取所需,各取所长。
第二个问题:对于手机的功能角色定位
手机有阅读的功能,有拍照的功能,有存储的功能,有上网的功能有录音的功能,但问题是手机真的适合用来处理所有这些任务吗?
对于很多人来说,拍照应该是一个非常高频的功能了。也的确在绝大多数场合,手机的拍照功能足够方便,足够使用了。
手机的存储功能上一段话已经讲了。
手机的上网功能主要目前还取决于物理sim卡的问题,但是未来esim卡的普及之后,应该很多硬件都会低成本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现在有sim卡iPad,比没有sim卡槽的安排的要贵一千多块钱,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未来越来越多的运营商会把2G网退出运营,会把通话的功能融合到4G网或者未来的5g网,通过微信这样的软件还打电话或者更多通过voip的方式来打电话。那么手机作为一个通话功能也逐渐会被弱化掉。
第四个手机作为一个存储空间,显然来讲,手机上的几十个G的存储空间对于现在大量的数据产生是不够用的,也满足不了,可扩展性比较差。那么通过网盘云盘来进行解决,是一个好的办法,小米的相册也对历史的照片做了压缩,把照片的原图放在了网上,需要查看的时候,从网上下载,平常看的都是缩略图。但是小米现在在电脑端的软件产品和windows的融合还不是非常好。如果你要找一个历史的照片在手机上进行检索,是非常低效的。用鼠标键盘来对文件进行批量管理,或者说在电脑windows的系统下进行文件的管理,比在安卓的系统下进行文件的管理要高效得多。
第五个手机的录音功能,手机上由于体积空间的限制,难以放下专业的录音设备,而且很多人没有这个需求。你如果对录音有刚性需求的,还是选择一个专业的录音笔。
手机更多的是和作为一个链接者。所以从这个角度再来看小米的生态战略布局,把手机作为一个控制各个硬件智能产品的入口,非常具有前瞻性。不应该再把手机当作一个集成性的功能硬件。让其他各个硬件配合好手机发挥各自的特长。
既然我们已经进入到数字时代,数据对我们来说也是新的财富,那么这个过程中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数据财富,也需要我们有新的方法论。于不疑处生疑,方是认知精进的法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