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经过时间的沉淀,岁月的酝酿典藏,慢慢地,慢慢地,就会变成故事。偶尔想起时,就像饮了一壶美酒一样,微微一醉,不愿醒来。
少年时的我们,意气风发,拿着一根棍子称霸“武林”,自称丐帮帮主;拿着一把自制的竹片木剑,昂首阔步,厮杀武林,自称“东方不败”;八路军打仗有方,人民热爱着他,拥爱着他。不知道哪位多才多艺的老奶奶,扯着池塘边上的“蘖叶”,给我们做了一支支的枪支,就此“打了”起来,一声声的“炮弹”吼声,一阵阵的“子弹”声,三个四个人藏在草垛里,时不时的“倒地不起”,又奇迹般的“死而复生”,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一个又一个的称自己是八路军。......
少年,你从来不去想什么因果,胆大妄为的你,想到了就做。你是如此的天真无邪。死而复生后,还能生生不息,我们的少年,你竟是如此的朝气。
少年如歌,无拘无束,无所畏惧,又有所畏惧。
少年时的我们,因为家里没有长辈在家的原因,身边总会有许许多多的伙伴围着,三天,两天的在我家里吃,在我家里睡,可以说我们都是穿同一条裤子长大的。
记得有一年,众位小伙伴突发奇想的说,想吃辣包子 。没有材料怎么办呢?国花姐姐的家里是打米的,从她家里打木薯粉;红梅姐姐家里有面粉,从她家里拿面粉;偶六(吉英六叔家的女儿)家里有鸡蛋,于是拿了两个鸡蛋;我家里有朝天椒,也可以直接做特辣包子;还有那个谁谁谁家有发面饼........东一点西一个的,很快就把材料搞定了。
说做就做,从不来不会说推迟几天。于是,大家都学着大人的模样,你一言我一言的拼凑,很快就做了一堆的辣包子,以及一箩筐的木薯饼,一群人吃撑了,还有三四锅。后来害怕吃多了有不良反应,都倒给了家里的猪吃,随后的夜晚,一堆玩累的同伴们,穿着我们的衣服躺在床上,地上睡得很香甜,梦里吃糖,嘴里留着口水。
随后,准备端午节了,早上小伙伴们都帮家里干完了农活,陆陆续续的来到家里做客,跟姐姐聊着天。不知道谁说,“端午节到了,不是都是说要洗龙船水,赛龙舟的吗?咱也去搞啊。”
感觉这个主意不错,就开始动手了。整条村子,谁家的竹子最多?不用说,就我们家里的竹子最多,后竹林和池塘竹林都是我们家的。
于是,我们模仿了大埠江渡口的竹筏,众人砍了干的竹子,找到了铁丝,砍了三四十根,挑了七八根好的,没有裂缝的,量好长度,砍了两边多于的竹节,两边都留有结头,防止水进入竹子里面,怕太重了把船打翻。我们怎么绑还是松夸夸的,四叔看到了,就帮我们绑了一下。搞定之后,找了一根长的作为撑杆。
我很兴奋,也是个急性子,看到扎好的竹筏,马上拉着小伙伴抬着“龙船”到家旁边的池塘去了。迫不及待的站了上去。旁边的小伙伴也比我还急,也跑了上来,当我看到势头不对的时候,马上划了出去,试了三四次就掌握了方法,虽然划得有点吃力 ,但还是可以划出去的。
后面的小伙伴穷追不舍,马上追了上来,等他们一爬上来的时候,翻船了。一群人就像落汤鸡一样,在水里扑腾扑腾的,像极了鸭子在打水,水不是很深,也没有人哭,反倒哈哈大笑的爬了起来,继续去抢“龙船”。一群熊孩子,在水里摔了很多回,站起来了很多次,仍然还是很热情。
一开始是五六个人一起玩,后来一些路过的熊孩子们看到了,也跟着玩起来,笑声越来越大,孩子越来越多。有人在抓鸭子,有人在水里摸鸭蛋,有人在浑水摸鱼,有人在抢“龙船”,有人在岸上放风,有人在游泳,有人在洗“龙船水”,有人在悄悄地把池塘的水放干,有人在池塘边上捡石子,有人在树上掏鸟窝,有人则是跑回去打小报告.......
玩了几个小时,不知道哪个熊孩子,自己还小,眼馋不能下去玩,就跑回去打小报告。结果偶一跟偶三的爸爸来了,还拿着一根烧火棍,嘴里骂骂咧咧的快步慢跑的走了过来,两个熊孩子看到自己的老爹来了,马上从水里跑了出去,顾不上鞋子,哭着“逃命”去了。
紧接着,三个,两个,五个,六个的家长也来了,整个池塘的笑声瞬间变成了哭声,一群泥娃子们,在池塘里乱窜,飞奔,有些机灵点的趁着家长不注意,飞快的跑到了岸上,跑了出去。鞋子满天飞,鸡飞狗跳的。不到一会儿,整个池塘都安静了下来,清风吹过,落叶稀疏凋零,只剩下一张“龙船”在水中央游孤独的荡着,尽显凄凉。
那些孩子们回去之后,少不了一顿痛打,只有少数的家长不会去打孩子,只是让他们去洗澡换衣服。
事后的三四天里,那些小伙伴都不找我们玩了。后来他们过来找我们玩的时候,悄悄告诉我们,说是,我们姐妹两个会带坏他们,家长不准他们跟我们一起玩。但事实证明,跟着我们玩,不会带坏他们。
长大之后,我们这群人,为了各自的梦想,理想,各奔东西。童年的记忆一直封尘的内心的最深处,不方便与人分享,只想抱着这坛“美酒”独自畅饮,欢愉半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