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土
总有人说,现在没有几个朋友可以不为利益而交往。透出一股子颓废的厌世情绪,好像纯粹的感情都不复存在。身边有的朋友已经渐行渐远了,我是持乐观态度。
很多时候我有愧疚感,恐怕怠慢了朋友。所以时不时打电话联系,或者关注对方的社交账号。我想,我肯定会留下痕迹,他也会发现。我从来没有手机关机的情况,也不会把任何人设置为不可查看社交网络动态的权限。因为我知道,总有一天会有人需要我。
朋友们从外地回来,会给我发送消息。不论多忙,我都会抽空回复,或打去电话。几句寒暄,日常的问候。这样的话,平时里都有说。可每一次又都不一样,隔一段时间后,觉得格外熟悉且温暖。
论语上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认为这话说得真好,每次有朋友回武汉,我都是高兴的。倘若我有时间,会亲自去火车站迎接。这样的客套,显得很有必要。然后,一起聊聊近况。生活的奔波,把每个人的距离拉开了。不在一起的日子成了常态,偶尔的遇见都是难得。
我怀念在观澜汽车站的那段日子,在山鸡的出租屋里借住。我至今感佩他的真诚,和热情的待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与他同室而眠。多少次让我觉察出了友谊的背后,需要默默无闻的奉献。我很少在他面前提过当年的事情,的确应该感谢那段时光里的理解。
还记得他床尾的书,有《海子的诗》,有《平凡的世界》,还有《百年孤独》。我唯独喜欢《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后来他送给我了。我实在是喜欢得很,也仿佛有了一个更能理解自己的人。这么多年来,我们断断续续的联系着。
往更远处回想,回想到每晚宿舍的夜谈。一个宿舍七八个人,熄灯后总有许多话要讲。他与我头挨着头,住上铺。所以,我与他有更多的机会说话。这是以前,不像如今,说话的语句都很简短。
时间,不断的拉扯着以前,又不得不看着大好时光流走。所以,我一有机会就见见那些朋友。忙碌,成了许多人慰藉岌岌可危的感情的借口。一句话,一席酒,唤回了多少记忆。当可有可无的抱怨来了,就再也不能冷静思考了。
写不完的故事,没有人询问我,这一段是否虚构。我不经意间,会吐露一些的确存在的事情。人,物,事,这些或多或少的在我的生活里出现过。我并非总在回忆,也有憧憬过未来,一群人能一起开心的笑。
在我浏览过的新闻里,我不再想要急切的发表意见。不是因为我变得世故了,而是缺少了激情澎湃的动力。也因为网络环境的变化,审查力度的原因。倒是希望可以对事物保留自己看法,等到发声的时候。
如今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守住自己,不至于疏远了朋友。闲暇之余可以有人问候,不至于成了陌路人。这世界的陌生人已经够多了,我想多争取一个。
世故不是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