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落幕红尘
让我们的家长都参与进来吧!在孩子求知探索期,别把孩子的壮举,当做滑稽可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做出的让成人可笑的不解的事情很多,有些看似滑稽可笑,恰恰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壮举。
这样滑稽可笑的事情,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只要你善于观察,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孩子需要童话,孩子需要陪伴成长。
这篇文章中一共有56个读者参与了进来,发表了69条评论。这里选取一些经典评论与大家分享。
孩子在求知探索期孩子的求知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在他们的脑子里对这个世界会有很多为什么?当他们问到你烦的时候也是孩子求知欲最强的时候。越是这样的时候,家长越不能嫌烦,家长要不断的补进知识应对孩子的提问。
聪明小孩和笨小孩的区别就是这一时期,孩子探索步伐有没有被家长阻止过?
雨后专捡水塘走路,把鞋子踩得透湿;墙上这儿画画那儿贴贴,搞的一踏糊涂,这些你都阻止过吗?
盛古:孩子不断探索,要求父母也不断学习进步,不然就只会说“哪来那么多为什么”
父母的适时跟进很关键。
朦胧求知期的孩子的求知欲,非常强烈,当孩子吃饱睡足后,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应付周围的环境,就会通过自发式地探索,逐渐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这点上,我们不是要求父母不懂装懂,乱回答孩子,我们说的是父母的知识储备和再学习。
当孩子出现一些怪现象时,家长不可退缩,回避。对孩子的探索精神,要无条件的支持。孩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无限的好奇和求知,即使表现稚气也不能笑话,讥讽,我们却要常常演一些“返老还童”的角色加以配合,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是我给简友王金瑜的回答,也是文章里说到过的话。
常常扮演返老还童的角色加以配合,这不仅要有爱,还需要有耐心。很多家长对孩子就缺乏耐心,特别是正在忙碌的时候,正在烦躁的时候,遇到孩子哭闹就会烦,生生的一次再次的扼杀孩子的求知欲望,也许自闭孤僻的孩子就是这么来的吧。
简友方雅妮就这样说:孩子的某些自闭,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大多由父母独断专行,缺乏冷静的脾气造成。
而平凡真实又是这样说的:完全支持你的理论,家里的小孩是家长的宝,孩子在完善自己的同时,也完善着家长的思想体系。
@平凡真实 很高兴我们能在认识了一致,多谢你的支持。
@落幕红尘 其实,在教育小孩上,我的行为连我那上过大学的哥哥都是不能理解的,他们还停留在老一套的教育上,而我,鉴于自己在人生上的失败做出了一些不成文的小结融合在了对儿子的教育中,尽量让儿子少走弯路,但原则是保持了他的爱好,跟踪他的心态,随时帮他卸压,等他有了足够的承受能力时又彻底放手,当然前提是要辅助保证他走的是正道。
所幸,我儿子因保持了常人所不容的爱好,在所有老师都说他考不上大学的时候,凭这爱好考上了我们做梦都没有想过的艺术类一本。
所以说,小孩的任何创意和爱好都是不能抹杀的。因为爱好,他钻研下去了,说不定哪天就会给家长一个大大的惊喜。
@平凡真实 你可以说是一个现实版的教育典范,这样做于大人于孩子都轻松。 放手不等同于放任,理清这个关系很重要。 这就是一个堵和疏的问题。
说的真好,现代社会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的确不容易。
如果都像我们说的那样去做,确实很为难当今的父母。但现实就有那么一部分父母先知先觉,努力的在做着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一点一点前行。
我们不是惋惜难而做不到的父母,我们是赞美值得让人钦佩的父母。
当孩子拿到东西就摔,当孩子喋喋不休吵到你烦的时候,你还会笑着关注他,理解他吗?说句真话,我是努力的这样去做。
清清的海:哎呀呀,这是奶爸?才能了解的那么清楚。
落幕红尘:不合常理的怪现象是探索期孩子的共性。 不去误解去理解, 造就孩子美好的明天才会变得可能。
清清的海:这样的心思,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心理学家才能明白的。
清清的海:孩子有你真好!
落幕红尘: 我对孩子可以说是用心百倍,他们应该感到是很幸福的。
落幕红尘: 我不是幼儿园老师,我的心思比幼儿园老师用的还足。
清清的海: 对√。只能说理论足够,实际上你去幼儿园小小班自己带班一个月,再回来写文章,绝对不一样。吃喝拉撒睡、安全、学习等,你一个人负责,出点事,家长找你麻烦。看你还用心比幼儿园里老师足够?真的体验过经历过,才能真的体会哪一行业的艰辛不易。以前清清认为,幼儿园不就带孩子们玩吗?那小菜。真的干了这一行,才知道带孩子只是一种工作,还有很多种工作必须做的。
落幕红尘: 在你看来作者是纸上谈兵,也许是这样。 幼儿园老师是不会仅仅停留在孩子的吃喝拉撒上, 还会教孩子懂礼貌,讲文明,讲究卫生,还会逐步的培养孩子好的习惯,我想你也一定是这样的。
我不否认清清的海所说的这些,一线的老师真的很辛苦,她们肩上的胆子不比我们家长轻松多少。
还回到正题,善于探索才能启发求知的欲望,有求知的欲望才会去探索,对于孩子那怕是一种不严重的破坏行为,也绝不横加干涉,这样的不干涉,就是一条孩子通往世界的路。
有人问,你的孩子又教得怎么样呢?
孩子的天赋当然不可否认,但同样不可否认后天所学,仲永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我在文章中提到的所有那些怪现象都是我孩子所经历的,我的理念是放手,我不怕麻烦的。
@风中漫想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这就是探索奥秘的情感;谁缺乏这种感情,他就丧失了在心灵中那份神圣的颤栗中 如醉如痴的能力,他就可以被我们认为是死人。”在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探索求知的火药,有了探索有了求知,孩子们可以打开世界的大门,去发现世界的美好,去发现世界的多彩。因此探索求知的培养,就是在孩子成长成功的道路上点燃了一盏明灯。
大男人把孩子的事情研究的这么明白,很佩服!你家孩子肯定教育的很好是吗?有一天微酸硬糖在评论里是这样问我的。
@微酸硬糖 我们带着孩子洗澡时,孩子总喜欢玩带有浮力的玩具,还包括,洗头膏瓶子。他们会不厌其烦的把这些完全扔在水中,然后捡起来再扔,这就是孩子的认知浮力。为什么水会把这些东西浮起来?水的浮力,水的透明,水的流动,水的液体,水的固体都会通过他们的探索求知,得到一一的解答。
“是啊!不要过分干涉。你的文章总能带给我们帮助!”精进的医生说。
谢谢大家的鼓励。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主动地发现现实的这样一种教育,显然要比要求成人按照既定的意志行事,按照现成的真理去认知的那种教育高明得多。”
我若晴天:写得真好!受教了!
@我若晴天 我们每个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一个过了周岁的孩子。为什么他会见什么样要什么?这就是孩子探索的一个朦胧期,他渴求获取这些尝试。他会打碎酱油瓶,他会摔碗,还会把东西摔得满地都是。再往后你会感觉到,他会推开你的手,这些不经意的动作,都说明了孩子探索知识的强热。从这个时候起,孩子就从没放弃过对知识的探求。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探求知识的范围会更加扩大,并向着更深层次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去引导?耐心陪伴。
牛犁、静静的白莲、马到成功程雨烟、百合88 谢谢你们对作者的关爱,我视你们为益友,你们的鼓励对我会形成莫大的动力,我一定努力,不负大家的厚爱。
网友评论
你爱他多少,他会回报多少。
孩子的性格习惯,真的是大人影响出来的,如果孩子有问题,根源一定是在家长身上。
世俗虽不能改变,但是尽量让孩子做自己,也是一种爱。
他可能不会成功,也可能不一定优秀,做他自己,能身心健康是父母最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