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记录生活
穿越大半个武汉去见你——我与余秀华的一次近距离神交

穿越大半个武汉去见你——我与余秀华的一次近距离神交

作者: 黄昏的黎明 | 来源:发表于2017-10-04 19:48 被阅读40次
余秀华(图片来自网络)

01

昨晚睡前翻朋友圈时,不经意间就看到了圈内某位作家分享的余秀华的文章。

心里不由一惊,余秀华啥时候也开始写文章了,而且还开了个人公众号——《摇摇晃晃的余秀华》。

我迫不及待地关注了她,翻阅了她在公众号里写的文章,《感谢着倾国倾城的孤独》《三生有幸暧昧到底》《汪国真的废话》等等,一篇篇读下来给人的是欲罢不能的感觉。

她的文字虽然镌刻着生活苦难的印迹却更多流露的是轻蔑与不屑,看似写自己,写身边的小事,却总能超越自己,让情感与他人共鸣。

没有辞藻堆砌,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一切细小与琐碎在她的笔下都能鲜活起来,那么的平铺直叙,又是那么的扎心勾魂。

比如,在《感谢着倾国倾城的孤独》中,她这样写朋友的相聚:

棕色的光阴流淌。许多人,应是相见不相识。
相见不相识,初想是荒谬,再想是正途。
如果爱,是一段没有根源的偏颇,而遗忘,是真正的相见。
是的,我爱你。

比如,在《三生有幸暧昧到底》中,她这样写喝酒:

喝酒就喝醉,不醉是浪费。
我觉得喝酒就是为了醉,人与人的交往就是为了情。
有情当然要喝酒,不醉说不出真话:
我们是一群害羞的人。

02

初次知道余秀华的名字,是那被媒体断章取义而炒的很火的一首诗——《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
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
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
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这首诗是这样的直白甚至是粗鲁,但它却直戳人心,撕掉了一切伪饰,让人的心生疼、生疼。

而当女人、脑瘫、口齿不清、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在家务农,写诗,而且还是这样一首所谓的“流氓诗”等等这些标签贴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这种网络所带来的放大效应给了那些富有猎奇心理的人以充分满足,也让余秀华彻底火了起来。

03

我关注了她,知道了她婚姻不幸,离婚,住在湖北钟祥一个叫横店的村子里。

我知道,她出了两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

我好奇,是怎样的一种经历成就了这样一位草根诗人。

毕竟,上一次许多人关注诗歌,关注诗人还是八十年代的事情。虽然,现在关注的人也不多。

去年四月的一天晚上,武汉下着瓢泼大雨。

余秀华来了,她到了武汉大学,与武大的两位教授和数百位来自武汉各高校的喜爱她的学子展开了一场关于诗歌、关于生命、关于灵魂的对话。

我穿越了大半个武汉,赶到了武大,坐在台下,与她的距离不过十几米。

身上滴水不断,鞋子已经全湿,但说不清为何激动而跳跃如火的心却依然炽热。也许是因为,因其作而见其人的情感共振吧!

她登台了,沧桑的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灰白的长袖套着深红色的毛衣马甲,走路颤颤巍巍,一瘸一拐,连坐下来似乎都要费些力气,让人不由地想起“行将就木”“形如枯槁”这类不好的词语。

但,掌声响起,拿起话筒,就犹如换了人间,尽管吐字不清,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常常出乎意料,令人惊呼过瘾。

比如,武大的教授问她:“有人说你是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斯,你怎么看?”

“屁!我是我自己,我是余秀华,我不想做任何人!”她一脸认真而虔诚的回答道。

04

两个多小时的对话很多过去了,如果说之前在诗歌里读到的余秀华是理性而又深刻的,那么现场的余秀华更多了一份单纯与可爱!

谁说诗人一定是严峻而深邃的呢?

其实,诗人更解风情,更闪耀着人性灿烂的光辉,更具有博爱,就像她写的这首《我爱你》。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
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穿越大半个武汉去见你——我与余秀华的一次近距离神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vc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