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祸之源出自哪里?

作者: 感知主义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9-22 07:30 被阅读0次
万祸之源出自哪里?

王建平:《自我效应》

人以个体生存为目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形态已经存续了数千年。每个人以生命为质押进行生存活动,以自我为中心、生命利益为半径划出个人的边界和生存范围,自我将身体感官、精神意识集合为一体成为个人。个人成为独立的生存个体,相同的个体组成同类,同类的人有相同的生存方式,但却各自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就是个人的边界,边界划分出人与人的距离,边界和距离构成人间的秩序,秩序之上生成人类的文明。

人的自我划分不但是精神的、伦理的、心理的而且首先是物理的,每个人都是自我运行的循环机体,这个机体的主要运行方式就是向心运动,向外获取所需,得到和拿来是人的日常行为。向外付出也是为了获取,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为了获取个人生存所需的一切,每个人获取的利益和他人所需常常是重叠的,所以利益必须进行分割。从利益分配开始,人与人的关系便分明起来,自我成为最终的利益单位,个人是利益消费终端。

人的自我一旦确立运行,自我效应便从个人中心向外扩散,波及影响整个世界。自我有利原则于无意识中左右了人的价值取向,利我成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动机和选择原则。利我选择决定了世界的物质形态、意识形态和存在形态。经过人利我意识的过遮,世界便只能以利益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就是人的自我效应。自我效应涉及人生存活动的方方面面,从物质认识到生活内容及精神意识,自我意识已经将一切存在彻底利益化,个人的生命利益无法不作为选择事物的根据和行为目的的动机。于是,人类的生存利益之争便日复一日地进行,从不间断,即使有仁爱、良心、慈善、道义……等来作为人与人利害关系的补充和调剂;即使个人可以修炼成道、成仁、成仙、成圣、成神……等来超越凡人的矛盾与磨擦,但人类的生存核心观念还是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生存得到的不同结果来衡量人生。

当然,自我效应也必然使人的认识产生分歧、偏见、迷惑、错误;自我效应必然使人与人产生分离、对立、冲突和伤害;自我效应必然使人类社会产生私欲、贪婪、阴谋、陷害和杀戮……自我效应造就人间的纠葛、纷争,造就无穷无尽的人的利害冲突。

自我效应割裂了事物的整体性;破坏了人认识的全面性;消解了人精神的多样性;取缔了人生存发展的可能性;损害了人生命的完整性;毁坏了存在的理想性。其实自我效应的受害者是每一个人,每个自我都饱受自我的折磨,每个自我都陷入自我意识的深渊里不能自拔。

为了维护自我,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疾病、灾害、战争、苦难、恐惧、死亡都是自我效应造就的结果,更可怕的是:人并未意识到以自我为中心的竞争生存模式是导致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只会努力在自我存在的前提下解决自我遭遇到的所有问题,并且相信所有问题经由自我的努力可以得到解决。

这几乎是一个简单的物理问题:两个坐标点,两个物理位置,两个地理中心可以合并为一个吗?由自我引发的生存乱象是不可调和的,每一个自我都是不可合并的,自我观念遭遇的问题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生命的自我竞争生存模式预先注定了人类苦难的存在。

问题的核心是:自我是人不可放弃的生存中心吗?生命利益是存在的本质吗?人的生存目的是为了自我的存在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人应该怎么认识和对待无处不在的自我?

相关文章

  • 万祸之源出自哪里?

    王建平:《自我效应》 人以个体生存为目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形态已经存续了数千年。每个人以生命为质押进行生存活动,...

  • 奢为万祸之源 ——自律(七)

    今天到医院去看表弟,他输液体已经四天了 ,是肠胃性感冒,拉肚子。 没想到在门诊上输液的人 挤得满满的 ,再也没有“...

  • 人与自然

    入冬之寒,得以悲秋。灼日之夏,得以思春。万般之取舍,得万物之源。相生相克之道,得以持衡,反之负之 祸也

  • 读《道德经》之水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水是万物之始,也是万物之源,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水,生命也...

  • 聊聊小儿积食

    【积食,是孩子的万病之源】! 如果说女人的万病之源是肝气不舒,男人的万病之源是纵欲,那么孩子的万病之源就是积食了。...

  • 住宅的气与格局观察

    气无处不在,有生气、死气、阳气、阴气、土气、地气、乘气、聚气、纳气、气脉、气母等,变化无穷,是万物之源,决定人的祸...

  • 躲·34 过往

    蛊毒向来流传于各个世界,而生蛊之根本即为蛊根。蛊根,即是万蛊之源。 然而真实之蛊,其祸至多不过迷人心智,夺人性命者...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自《老子》 原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文: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

  • 远离贪念,做人生不倒翁

    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 我们常常说钱是万恶之源。每当给学生...

  • 短句

    哲学是万学之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祸之源出自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yt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