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对于孤独的概念,大约在我6岁读幼学前班时。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父母在田地里干活。
我蹲在门口的小路上,眼睛张望着父母可能会出现的方向,用树枝在地下胡乱地划着,一下两下,抬眼还没见父母人影,继续用脚把划好的痕迹擦掉,再来重新划,如此循环往复。
天色越来越暗,恐惧落寞涌上心头,这一幕印在我心中好多年。我想,那就是深深的孤独模样吧!
如果能够穿越,该去拥抱下当时孤独无助的自己。
最初开始尝试写作时,没有人看好,没有人支持,身边都是打击声。
有位中文系出身的同事冷嘲热讽地说:你知道中国的中文系一年毕业多少学生吗?有几个能成为作家呢?几个在走写作这条路呢?你一个初中生估计还有很多字不认识吧!你咋就这么敢想呢?
很久后,我在一本书里看到,学校的条条框框太多,并不能培养出多少作家。作家是由社会培养的。
这句话给了我一丝丝安慰。
也许我这辈子与作家二字都有着遥远的距离,也就是一个自媒体写手。但至少我遵从内心坚持做我喜欢的事,这就是一种超越。
当时追求梦想不被理解的那一刻,那种孤独感幽暗无边,深不见底。只有类似经历的人才知道。只有我们的同类才懂。
前不久的一个夜晚,胃痛发作,一阵阵痉挛,全身汗都流出来,手捂着肚子能稍微好点,但无法再入睡,每年貌似有两次这情况发生。
漫无边际的黑夜里,翻看手机里的微信通讯录,数千好友,来回刷着,但不知道能和谁发个信息。别人是不是休息早。会不会有自己的事要忙。
那刻,亦是一种深深的孤独。疼痛是自己的,任何人都无法感同身受。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是十之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众生皆苦,众生孤独,惟有自渡。
所谓的通讯录朋友,大多是心门之外的看客。所谓的读者朋友,多半也只是看热闹,只能看到作者越来越好,哪天突然不写或者认为你混得差时,转身就追随其他人。任何圈子都是这样,这也是人之常情。
刚在一家西餐厅坐下来,对面的女子,顶着烟花卷的栗色头发,手指夹着根雪茄,眼神朦胧而孤独,看着她潇洒地吐出一口烟,烟雾缭绕中,感觉她有种桀骜冷艳的美,更有种不可触摸的孤独。
出身皖中的我,认识的所有朋友中,没有一个抽烟的女子,家族长辈人灌输的理念里,仿佛觉得爱抽烟的女子都是负面的人该远离。
而我看着对面的女子,却莫名地喜欢,喜欢她身上那种琢磨不透的神秘感,喜欢她身上散发出那种迷离的孤独感。
也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呼朋唤友,左拥右抱,喧嚣热闹。在曲终人散,夜深人静时,我想,他们的孤独不会减少,反而更加升华。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孤独并不是某些人的特征,人人生而孤独,有时,孤独也有种别样的美。
我们若对抗的了孤独,就能对抗全世界。因为自己内心就足够强大。
这世间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刻。
习惯孤独,享受孤独。
那是另一种境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