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原由及结果

作者: 尘伴哲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12:03 被阅读11次

          如同智能化本身一样——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多学科交汇的地方。说智能化之前,请让我们先说人的本能。如果我们讨论庞大的心理学体系,那将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而且,与其班门弄斧,不如开门见山。以下是本作关于本能与众不同的观点:本能包括物本能、性本能、认知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不是人类的本能——因为生与死只是反映着人类物本能、性本能、认知本能的运动过程及其运动结局——在下面的论述中,你会体验得到,其实,生的趋向和死的趋向,仅仅只是本能的正相关与负相关。话接前文,物质的能量交换与传递是一切本能的存在论根基。在这里,物本能是指生命个体新陈代谢的物质、信息交换本能、性本能是指生命个体繁衍生殖的物质、信息交换本能、认知本能是指生命个体接受和反馈外在信息的信息交换本能。根据本能的正相关和负相关,物本能可以被分为进行性物本能和退行性物本能、性本能可以被分为进行性性本能和退行性性本能、认知本能可以被分为进行性认知本能和退行性认知本能。而所谓正相关就是增进式相关、负相关就是减退式相关。更进一步解释,我们平时所说的喜欢、爱、乐于、舒服、痛快以及生的趋向这些都是正相关、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讨厌、恨、厌烦、难过、痛苦以及死的趋向这些都是负相关。对于人来说,物本能就是人类针对自身吃喝拉撒的相关事物所表现出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性本能就是人类针对两性关系所表现出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认知本能就是人类针对信息交换所表现出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至于人的爱恨情仇的情感体验以及坚持力、意志力,这乃是各种本能的正相关、负相关的应激反应。正是这种正相关、负相关的应激反应,这才促成了一个人本能的进行性趋向或退行性趋向。人的爱恨情仇的情感体验及坚持力、意志力的应激反应,除了与人的原有的本能相关,同时与人的认知体系相关。这即是说,人的认知体系对于人的本能具有干预作用——这是人的本能具有可塑性的动力源泉;这也是人的认知体系对于人的存在的客观自然的存在论意义。人的认知体系的作用,就在于消除机体本能本身的盲目性——亦既消除那些客观上可能存在的外在陷阱——虽然我们好多时候也会因为认知偏差掉进我们人为制造的陷阱,但是,人的认知实践决定了我们的认知体系会越来越有利于我们自身的生存实践。

        对于我们人来说,我们的认知本能促进着我们人类的认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们的性本能促进着我们人类社会男女关系的纠缠和互动、我们的物本能促进着我们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丰富和完备。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我们的认知本能、性本能、物本能这三者的关系是一个不断互动、相互制衡的三角关系。这个三角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应柏拉图的知、情、意的三角关系——虽然人的认知本能、性本能、物本能三者都同时包含着知情意的三个层次——因为,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他的各种本能已经是自我意识控制的本能、亦既认知体系管辖的本能,但是,理解认知本能、性本能、物本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依然可以以柏拉图的知情意作为类比。另外,在前文谈及人类意识的根基——本能的时候,我们说过:“心理是人类的生物机制与人类的认知体系的沟通、互动和协调”。这句话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类的生物机制包括物本能、性本能、认知本能——而人的心理就是人的认知体系和人的三种本能的互动、沟通和协调。这即是说,人的认知观念、认知体系可以同时影响人的物本能、性本能、认知本能;而人的物本能、性本能、认知本能也可以同时影响人的认知观念、认知体系。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的认知观念、认知体系没有对一个人的心理动机、行为模式产生影响,则认知观念及认知体系只是作为知识存在于人的认知范围之内;而当一个人的认知观念及认知体系一旦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动机、行为模式产生了影响,则认知观念及认知体系已经嵌入人的生物机制、亦既人的本能机制。

        对于人来说,人的最初的物本能、性本能、认知本能都来自于人先天的生物机制。而建立在认知观念和认知体系的控制和管辖的基础之上的物本能、性本能、认知本能则是人后天的生物机制。我们平常说的理智性的物质欲望、理智性的性欲望,就是经由我们的认知观念和认知体系改造过的物本能、性本能。说到这里,估计早已经有人不愿意承认认知能力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本能——至少他们认为不完全是——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有我们的主观意识,我们的几乎一切认知活动都在自我的主观意识的掌管之内。但是,且不说顿悟、灵感都是我们认知本能的奇迹,何况我们认知能力的形成,乃是来源于人类社会化的历史积淀——事实上,当我们的认知成为一种无需理智提醒的习惯,则我们的认知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人类意识的特质是人类具有自我意识的认知能力以及建立在理性抽象思维基础上的认知体系。人类理性抽象思维及其认知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人类的智能化过程。

          关于智能化,我们先来看一下百科关于智能化的解释——“智能化”:是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从感觉到记忆再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产生了行为和语言,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能”。智能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具有感知能力,即具有能够感知外部世界、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这是产生智能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二是具有记忆和思维能力,即能够存储感知到的外部信息及由思维产生的知识,同时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联想、决策;三是具有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即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学习积累知识,使自己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四是具有行为决策能力,即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形成决策并传达相应的信息。具有上述特点的系统则为智能系统或智能化系统。显然,前面的智能化是加了引号的,而后面则直接是关于智能的解释。这即是说,人的智能,也是经过智能化才会有的。那么,人的智能化存不存在呢?也就是说,人存在不存在智能化的过程呢?这个人的智能化过程是绝对有的、绝对存在的——人的智能化,就是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包括行为模式社会化、生活方式社会化、思维方式社会化。人的思维方式社会化,就是人的思维语言化、表述规范化。人的社会化,用古典的说法就是教化、用现代的说法就是教育。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确信。没有教化、没有教育,我们都是野蛮人。

          事实上,一个人的智能化,从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就已经开始了——那些经历过胎教的孩子,他们的智能化从娘胎里就已经开始了。然后,当一个孩子不停地向大人提问题的时候,这个孩子便有了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是一个人最初的认知本能。这个时候,大人的态度决定着一个孩子未来对于知识的态度以及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态度。

          我们知道,人的认知能力分为感性形象思维和理性抽象思维,只是,理性抽象思维最终具有一种裁判的作用。在这里,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一个人的认知本能,而感性形象思维和理性抽象思维只是认知本能得以施展的一个方法,认知体系的建立则是认知本能得以施展的结果。我们知道,当一个孩子懂得用“我想”、“我知道”、“我觉得”表达他的意向的时候,我们会认为这个孩子已经具备了完善的自我意识。而且,他已经具有了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认知体系。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一生是漫长的,而智能化自始始终都是伴随他的。

          人类的智能化,就是人类的社会化。与人类的智能化相对应,现在,我们使我们的人居环境、生活方式达到了社会化。显然,智能化就是社会化,社会化就是智能化。人的智能化,是人类社会劳动的产物,而生活方式的智能化却是人类厌恶社会劳动、排斥社会劳动的产物。人类的社会劳动,是人类的生存无奈,而人类生活方式的智能化,是人类的生存超越。人类的生存超越,就是人类想过神仙一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现代社会的智能化的生活方式,乃是人类形而上学情结的必然产物。

          在生活方式智能化的社会进程中,现在,人类对于人工智能具有一种普遍的担忧。人们普遍怀疑人工智能可能替代人类、可能毁灭人类。对于这一点,或许,本能能够告诉我们一切答案!


    附:人类意识的自然逻辑

    从自然运动到社会文化包括——

    1.哲学与运动

    2.自然运动

    3.生命运动

    4.生存竞争与本能进化

    5.智力提升与社会进步

    6.智能化的原由及结果

    其余待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能化的原由及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je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