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历史有意思散文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大多数老师都不会告诉你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大多数老师都不会告诉你

作者: 文史挥墨 | 来源:发表于2023-04-11 11:20 被阅读0次

    大家小时候一定都有听过凿壁偷光的故事,勤劳苦学的匡衡长大以后,还成为了宰相,所以他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学子的榜样。不过关于匡衡,结局远远不是定格在他当宰相的光辉时刻。

    匡衡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很多历史老师都不愿意告诉学生的。因为真相是,匡衡并没有成长为一个值得学生们学习的对象,甚至有的老师担心他会把学生带偏。接下来,我们就来还原匡衡的一生。

    匡衡出身农户,他自小就懂得为家里减轻负担,年幼时给耕种的家里人送水送饭,长大一些后就能自己拿锄头耕作了。其实匡衡家世代务农,不过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边关当兵,只留匡衡和他的母亲在家孤苦相依。

    匡衡知道母亲的辛苦,到了7岁那年,他主动提出要去地主家做事。匡衡白天为地主家放猪,晚上就在房间里看书。其实匡衡很小就学会了读书认字,他出生在东海郡丞县,那是荀子居住和讲学过的地方,那里的人都很好学,只要有机会学习都会牢牢把握。

    自此,匡衡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知道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靠读书。所以每天晚上下工后,他都会抽出时间学习。地主家有很多书,但匡衡不允许碰,他只能走到山坡上看石碑的碑文。没有纸墨,就用手指在泥土上对着碑文临摹。

    匡衡白天帮人放猪,这时,他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文英。他和文英做了好朋友,文英时不时会从家里带书给匡衡,还让他有空就到书馆里旁听。匡衡觉得,光是白天放猪时偷偷去旁听课程远远不够,他想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看书。可是他没有钱,点不起灯,只能在明月高挂时,利用微弱的月光看书。但并不是每天都有月光的,阴天时,匡衡就无法看书。

    有一次,匡衡从墙边的一个小洞发现邻居铜匠家,晚上都会烧炉火打铁,他心想,自己能不能依靠那炉火焰看书呢?其实想法是可行的,只是墙上的洞口太小,灯光很微弱。后来,于是匡衡悄悄拿工具,把这个东西凿大了一些,基本有一个鸡蛋大,这足够匡衡借光看书了。

    从那以后的每个晚上, 匡衡都靠隔壁家透过来的光看书,白天放猪时,就用稻草把洞堵上。匡衡还自制了石头砚台、麻草毛笔、锅底灰墨水,一边看书一边练字。就这样,匡衡长大后,知识更加渊博。匡衡尤为擅长解读《诗经》,就连当朝太傅都听说了匡衡的名声,请他到家里讲学。

    匡衡很努力用功读书。同时,他很幸运,得到了萧何的第七代孙、著名政治家萧望之的推荐,成为太子刘爽的门客。刘爽继位后,匡衡被封为博士、给事中,从此平步青云。公元前36年,匡衡更是成为了当朝宰相,权倾朝野。

    匡衡能有这样的成功,使不少寒门学子都看到了读书可以出人头地的希望。但很可惜,匡衡越发成为一个有才无德的人。汉成帝继位之初,宦官石显遭到匡衡和一众大臣的弹劾。石显早在汉元帝一朝时,就仗着皇帝的宠信结党营私,碍于皇帝的面上,匡衡一再忍让。

    所以新帝继位,匡衡果断使出雷霆手段治理石显。不过,石显贪污众所周知,匡衡却也没有那么清白。匡衡在绘制自己封地的地图时,误把百姓的四百多顷地标到自己的地界之内,但他却没有提出这个错误,反而勾结当地官员将错就错,私吞了这些土地。这一个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专盗土地案”。

    匡衡作为一朝宰相,还是人人敬仰的儒学大师,如今却带头贪污,很容易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局面。汉成帝想到这,觉得对匡衡应该严惩不贷。

    只是匡衡怎么说也是百官之首,汉成帝最后还是手下留情,废除了匡衡所有职务,没收其所有家产,打发回乡。匡衡回乡途中,路过山上那些石碑,不知道他想起自己刻苦学习的过往时,对自己今日的所作所为,有没有一丝懊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大多数老师都不会告诉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jg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