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时候我学过汉语拼音,没感觉学的多差劲,一个不认识的汉字头上有了一组拼音,我大约就能知道怎么读了,读起来无非带些村子里阿公、阿婆聊天的音色,散发着淡淡的乡音清香。语文考试,看拼音写汉字大差不差,偶有给汉字加拼音,就不太周全了,不是调不对,就是拼写有问题,好在每次考试此类题目分值都不高,取舍无所谓。
回想起来,没有多少关于拼音读写的教学记忆,尤其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的发音要领等,总之对拼读一直是含含糊糊,好在每场语文考试连蒙带猜成绩居然都不错,否则我不能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初中,此后拼音用的不多,更不会再有此类的考试,这些“幼儿”的知识也就算翻篇了。
现在想想那时的教学未必会重视到这一点,也或者说那时语文老师的水平或许和我现在差不了多少。70年代的农村,有学上就不错了,老师也是东拼西凑的“民办教师”,和我们同饮一条河水的村民,有着相同的乡音,就连朗读课文也透着“家乡味”,我也只好这样给自己找借口了,否则,这么重要的发音我不可能学的如此不严肃,我的语文成绩始终是老师的骄傲,至少能说明一些问题,多少能代表他们的一些水平吧!
这也无妨,我开始工作的地方正是家乡,乡里、乡亲、乡音像一幅温暖的卷轴,亲切、质朴。又像一种粘合剂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不用担心“外乡人”被排挤,有着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归属感。
后来情况变了,我调到另外的省份,需要聆听新的地方乡音,开始很失落,孤单、思乡,尤其遇到一些当地的老人来到诊室,向我描述她的病症,我一头雾水,一无所知,我呢,就用我特有的“普通话”(当然我认为已经很标准的普通话)反过来询问她,她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结果她的表情比我迷茫,我耐着性子,手脚并用地比划,脸涨得通红才把病情搞清楚,有几个小同事早在旁边吃吃地偷笑,实在看不下去就过来帮我们做起翻译,如此几次,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在晨昏暮霭中弥漫。
偶尔遇到“乡音”,我就会很激动,旁若无人地同她攀谈,那几个小“翻译”听着我们谈天说地,也只能像白痴一样瞪大眼睛。
当然和同事们交流,我只要有意避开家乡特有的土话,用我的“普通话”多数没有问题,这其中自然离不了一些肢体语言的配合,他们最多会窃笑我说的几个词,但绝不影响交流,比如我说到“十”时,我会把两个食指交叉成“十字”形,他们就不会误认为我说的是“四”,有人故意指着黄的东西问我:“这是什么色?”我会告诉她:“黄色”,绝不说“黄的”,免得他们又会笑话我说的是“方的。”H、F不分估计是我们乡音的特色,已深入我的骨髓。
儿子上学后,经常纠正我的拼读错误,开始他会笑着说:“妈,这个字是卷舌音,那个字是后鼻音,然后他一本正经地读给我听,是有区别,我跟着他读几遍,有点拗口,儿子就不厌其烦地纠正,几个回合下来,他也如我一样,读不清楚了,气恼地说:“妈,我都被您弄糊涂了。”
儿子语文一项很好,得以参加各种和语文有关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前年参加市里演讲,我拿过他的演讲稿,在家里模拟场景来次即兴演讲,儿子坐在一边捧腹大笑:“妈呀!你确实是说给我和爸听的,因为只有我俩能听得明白。“就你小兔崽子爱挑剔,我又不需要演讲,我和我的病人交流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你说我的话不标准?不清楚吗?就连这儿土生土长的老太太都说我的话清楚明白呢!”
我真心认为我的“普通话”说的不错!
去年,主管局抽调我和相关部门外出检查工作,其中有一环节是电话回访,因专业性较强,这项工作自然就落在我身上。
我拨通电话,调整好音量、音色开始回访,一个问题我明明已经表达得很清楚,电话那头却反复打岔,曲解我的意思,我只好一遍一遍重复刚才的话,还忍不住带些肢体语言,可惜电话传不出去。工作组的一个小伙子接过电话,把我的问题复述一遍后,又把电话送到我的耳边,“哦,原来是这样呀!”电话那头的人这才恍然大悟,娓娓道来,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待我放下电话,小伙子笑着说:“阿姨,您该说普通话。”
晕!我说的不是“普通话”吗?为什么大家都否定我的“普通话”?罢了!好在我的工作不是客服、不是主播,没那么多讲究;不当教师,也不会误人子弟,毛zhu xi他老人家不说普通话还不是领导一个时代!
小孙女一岁多,媳妇买来不少动物卡片,我拿出狮子的图片告诉小不点:“si zi”,“妈,不对,该读shi zi”,儿子一边纠正着。我又拿出狐狸的卡片对小不点说“fu li”。“妈,又不对,是hu li”,当宝宝拿起松鼠的图片问我:“奶奶,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是song shu还是song su?我搞不清,只好不做声,郁闷地告诉她:“问爸爸去。”
我就爱说家乡的“普通话”,碍到谁了?爱懂不懂!
一年前,我发现了简书,爱上了简书,业余开始码点文字,我才知道自己忽略的拼音在这里等着我。
输入法,我只用拼音,工作上使用的词汇简单,而且常年变化不大,应用起来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但是写文章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一些不是我用惯的词语,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往往要反反复复输许多遍才能筛选出我需要的字,伤神、耗时,如“精神抖擞、众志成城、驰骋沙场”等,至于H、 F的问题倒不重要,H不对自然就是F了。
看来,过去亏欠的,终究要还,还得把时间纳为结算时的利息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