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摆渡人

作者: 天蝎座的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8-18 06:10 被阅读0次

    【文字家园】


    【参考作品】摆渡人——北十三思

    【小说评论】: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篇小说的,这篇小说虚构和想象了人死之后的世界,可以说是一次同名小说《摆渡人》的再创作,也再一次展现了人类的想象之美。

    其一,以文学的四个维度,即审美文化、语言符号、情感形象以及想象虚构来说,这篇小说的语言陌生化较弱,不过其他的维度,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

    康德认为,美的本质具有两个特点,即它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也是一种无概念而具有普遍性的。这种本质是无功利性的,而死后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会产生一种独特的美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篇小说是意识流小说,它展现了人类思维的自由涌动以及思维的形象化。

    其二,文学与世界的角度来说,达芬奇认为,绘画艺术是一面镜子,文学是用语言来影射自然的。

    19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学派认为,艺术是再现作家的内心世界,它强调情感、想象、激情、个性、自由等。

    而这篇小说,语言风格偏向细腻、情感、想象,更多的是展现胡春花(名字比较恶俗,换成路人甲也可以。)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世界的留恋。

    其三,从文学与文本的角度来说,该篇小说叙事采用的是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这是一种内视角,即观察者处于故事之内。

    叙事时间,小说没有明确交代,只知道采用一种倒叙的叙事手法,交代胡春花之死。

    并且,以人物情感为突破口,挖掘出了人物的潜在情感,而且,文本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与形象建构,突破了人物的常态心理和情感。

    以胡春花之死,来探讨文学真实、生活真实以及情感真实等方面的细节问题,以追求一种诗意的真实与真实的哲理。

    而且,该篇小说的因果关系是审美因果超越了实用因果,即小说的情节动因遵循人物的情感逻辑。

    其四,以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说,该小说的环境进行了淡化,这也是现代小说的一个鲜明特点,它呈现了人类的普遍精神状态,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本能属性,淡化了人的社会属性,也表现了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以及对工业资本的控诉与无奈。

    其五,现象学派英伽登认为,文学文本是具有四个层次,即语词语音、意群、图示化外观以及被再现客体。

    它分别对应文本的语音节奏韵律、文本句子句群的语义、文本语言描绘以及文本的深层意义。该小说的节奏韵律较好、语义和语言描绘也较为严谨细腻。

    至于文本的深层含义,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即工业资本对人的异化,使得人的精神世界遭受严重创伤。

    其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我们的人格结构分为三层,即超我、自我、本我,分别遵循的原则是,超我-道德求善原则、自我-现实原则以及本我-享乐原则。

    其中的本我和我们的本能有关,包括生的本能——物种延续以及死的本能——回归原始与破坏欲。

    而王野的强奸行为,都体现了这两种本能,而这种本能,体现了一种生殖崇拜,在男性(王野)身上,有一种恋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与阉割焦虑。

    其七,弗莱在《批评的剖析》的原型理论认为,反复出现的“意象”,它就是一种原型,而这种原型和神话有关。

    而该篇小说的摆渡人当当、黄金城等,都与死亡相关,它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与“秋天”有关,其原型为奸细、海妖等。希腊神话学认为,一年本来只有三季,即春、夏、秋。

    其中,秋季既代表毁灭与死亡,也象征着新的轮回与重生。由于冥王哈迪斯抢了宙斯和丰收女神的女儿,也就是后来冥后,为了其与母亲的相聚,从而导致“冬季”的产生,也代表团聚与重逢。

    其八,从文学与读者来说,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认为,理解者(读者)本身就有一种视域,而文本也是一种视域,而读者理解文本,是一个视域融合的过程。

    该小说作者,他(她)既是原著小说《摆渡人》的读者,也是该篇小说的作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三重世界的融合,即原著小说世界、该小说世界以及读者世界的融合。而如何丰富作品的意义,既是对作者的要求,也是对读者的专业性挑战。

    总之,如何挖掘文本的潜在可能性,需要无数读者的共同参与,愿你我,在文学世界中,携手同行!

    【文字家园】投稿专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评论】|摆渡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ai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