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似乎很流行疗愈系小说,而我也近两年来也似乎特别偏爱此类书籍。美国洛里·斯皮尔曼的《生命清单》和我前一阵刚看过的马克·李维的《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非常相似,他们都以父母和子女的感情为线索,以父母的离去来为子女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如果说《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更注重的是父女关系的重塑,那么《生命的清单》则更多的是对人生的重塑。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女士布雷特,她因最亲爱的妈妈去世后悲痛欲绝,原想振奋精神重拾妈妈的事业。结果却得到律师的通知,她不能继承妈妈的任何财产,除非她完成妈妈遗留下来的一张清单。在那张清单中,她要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生一个小孩,做一个很棒的老师,养一条狗和一匹马,与爸爸重修旧好,与爱人坠入爱河……这些与她现有生活完全不相关的事情。可其实,这是她14岁时的梦想。
在一次次地陷入崩溃中,她尝试着一步步地消灭清单任务。而在这一年为清单奋斗的生活中,她和曾经以为的“完美”男朋友安德鲁分手,她搬离妈妈完美的房子住进南部平民区,她找到了她的亲生父亲约翰尼,她离开广告事业以当贫穷地区儿童的家庭教师为职业,她养了一条杂种狗鲁迪……在这一连串的事情之后,她的生活逐渐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她品尝到了爱情真正的滋味,她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奥斯汀。就是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她原以为早已脱离她人生的那些可能性,都一一实现了。
我是一个理智的人,看小说时总能很清醒地告诉自己,这是小说,这不是真实的人生。按理说,我这样的性格,其实更适合读人物传记,因为也许我从未真正地走进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但我却喜欢在各种不可能性搭建起来的小说情节中去寻找那些对于我生活有意义的可能性。
所以,这个故事触动我的是,对于每一个以为自己生活平凡到泛不起任何涟漪的普通人而言,其实你的生活中都可以有N种可能性,只是我们从来没有勇气走出为自己现有稳定生活所划定的那条界线而已。
故事中的布雷特何尝不是如此,她一直习惯了妈妈的庇佑,在妈妈公司担任着不高不低的职位,还有一位能干的嫂子在公司张罗,她根本什么都不用担心。她也习惯了住在高档住宅、开着高级小车的这种不愁衣食住行的日子。她觉得她的生活本该就是如此。
而她的妈妈正是担心自己女儿在没有了自己的庇护之后,不能活出自己的本色,于是留下这份清单去指引她完成14岁时的梦想。她知道,在14岁这个天真无邪的年龄,这些梦想该是女儿最真实的内心反应。然而,当布雷特第一次拿到这个清单时,之所以整个人渐趋崩溃,是因为她现在的生活状态和环境早已与14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心境也大为不一样。
这些清单只要她一旦开始执行,其实是指引着她走上一条离现在生活越来越远却离内心越来越近的道路。而实际也正是如此,当她因为清单和当时的男友安德鲁发生矛盾时,她发现这个男人并不是如自己以为的爱自己;当她一直陷入“父亲”不爱自己的怨念中时,却发现了母亲曾经的一段婚外情,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父亲;当她以为自己早已放弃了当老师的梦想时,她却在为解决学生喜怒哀乐的过程中找到了满足感和存在感……
她所以为的那些不可能,其实都是未经验证的臆想,因为她不知道那些不可能一旦实现,将带给她多大的力量和动力。
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以为我永远也不可能写出流畅的文章时,我却在坚持了几年的阅读和练笔之后,也能让文字在我指尖敲动键盘的瞬间串成一段动人的语言;当我以为我永远不可能有完美身材时,我却在坚持几个月的健身之后,发生自己体重在减轻,小肚腩慢慢地在消失;当我以为我永远都是个旱鸭子时,我却在鼓起勇气学习游泳之后,能够轻松在水中游动……很多不可能,其实只要跳出了我们的惯常思维模式之后,都有可能实现。
那么,当我们在抱怨生活无趣时,为什么不去尝试突破生活中的一些不可能,为自己定制一个不可能的清单,也许这N件不可能,将带来你生活全新的变化。
2016年3月2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