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理念

作者: 0d806cb29789 | 来源:发表于2019-04-16 23:17 被阅读2次

念经时,不要存妄想,不要执着于任何其它事物,否则有可能会出偏差。比如:有人执着于得神通,有人迷恋于往世的缘,有人怀念过世的亲人,等等,所以在念经时,或念小房子时,潜意识里将这种执着不停地发出意念,形成一种气场,非常容易将灵性引导到自己身上。避免方法:念经时就是和菩萨接气讲话,要无欲心静,佛说无欲自然心如水。关键在自己的心,要时常察看自己的心,私心杂念有没有减少。时常擦拭自己的心灵,保持心灵的纯洁干净。越是这样,佛性显现得越多,越不容易被这些灵性侵害。

念经之前祈求菩萨保佑的时候要报出自己的名字,念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地念,如果有所祈求时,要在念经之前先求,但要避免超越正常理念的欲求,如:想发大财,显神通等。要清楚地认识到阴阳不能连,往世的缘就像我们看电视时另外一个频道的节目,不要主动去接此频道。不论善缘还是恶缘,过去的就是讨债或还债的一个过程,是暂时性缘尽的一种表现。

修心是学佛的过程,要如履薄冰地勤修精进。而神通是修行过程的一个显现,神通要水到渠成,不要追求神通,否则很容易被其他灵性引入歧途。要认识到灵性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世界,我们人类相对于他们是很脆弱的,在自己没有足够的能量自保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虚心学习和勤修精进。

恶因通三世,对于多数人来说,一份因果会在前世、今世和来世三世内清算完,除非有特殊的情况。具体的例子有很多,台长每天都在电台里看图腾,记录里也有很多。解决方法:无论善因还是恶因,前世种下了,今生就要受报。报不完,来世一定要报完。这就是因果定律,谁也不能阻止果报的产生。果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就像种子变成果实一样要很多因素促进才能成长。

我们今生特定的身份和经历就是土壤和水分,如果听任其成长,那么果报就不可避免。我们可以在果报成熟之前,用新的缘来化解,通过念经,许愿,放生,做善事,积功德等等,使恶果成长的土壤成分变化,从而使恶果得不到养分在没有成熟之前枯萎,继续修行,就可以让善的种子成长到成熟,结成善果。

当思地狱苦,恒发菩提心。在修行的过程中,要以地狱之苦为镜,时常鞭策自己,明因果,努力修行,一心向善。思地狱之苦能让你知道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将带来的后果,能帮助我们断恶念,斩私欲,戒贪瞋。知道什么行为会受什么苦,我们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此为基础修正我们的心和行为。

应以什么身得度就以什么身得度,无论在何界都可以得度,无论什么身份都可以得度。能否得度,主要在于自己的发心,如果自己没有要求得度的心愿,谁也度不了。还有一个因素是机缘,发了心机缘不到不得度,有了机缘不发心同样不度。八万四千法门,因不同缘而生。有机会接触到台长传的法门,就是机缘,但是不悟,犹豫不决或还在四处张望,就是不发心,如何才能得度?在修行的过程中,你们应该在佛菩萨的慈悲下,台长的指导下勤修苦修,一直到智慧开了有了悟性,那时才能进入正修圆满智慧的境界。(baihuafofa1-33)

学佛的理念 学佛的理念

相关文章

  • 学佛的理念

    念经时,不要存妄想,不要执着于任何其它事物,否则有可能会出偏差。比如:有人执着于得神通,有人迷恋于往世的缘,有人怀...

  • 佛言小摘

    学佛要坚持自己的理念,今天我学佛了,就要好好学,不管怎样我都要坚持学下去,不管人家说什么话我不听,我就一门心思的好...

  • 学佛就要学习佛菩萨的四种精神,佛教一直长盛不衰的秘诀

    学佛,究竟要学佛的什么呢?数千年来,佛教一直长盛不衰,绵延不绝,为什么呢?因为它的理念值得人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

  • 《地藏经》入佛知见

    学佛很容易退,退到研究儒家去了。现在的人间佛教,都讲许多国学的理念。讲到怎么做人,怎么孝顺。但一定要明白佛的真实意...

  • 学佛者应该有怎样的涵养才算及格

    学佛之人都应知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许多初学佛之人,尤其是学习禅宗的...

  • 优秀传统文化照亮我的丰盛人生(十二)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这是许多人学佛人的写照,也是我学佛的真实写照。 上...

  • 完美人生的业果差别

    记得刚学佛时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学佛?学佛有什么好处?”我学佛就是为了摆脱痛苦,对于学佛的好处我答不上来。虽然道理...

  • 为什么学佛?

    净空法师----学佛就是学佛的生活、学佛的处事待人接物,佛怎么过日子? 1 我们要学佛,一定要认识佛教!佛教是释迦...

  • 《乐学书院》天一妈妈简简单单说教育10

    养育养育,养是一件很漫长很漫长的过程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 学佛两年,佛在身边; 学佛三年,佛在西天 1.学佛一年...

  • 佛法小知识17:退转与对治方法

    对于佛法的信仰和修持,有一句俗语流传得非常广: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也有“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佛的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jw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