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布衣
图/来源电影剧照
![](https://img.haomeiwen.com/i8270204/44942edc981dba20.jpg)
对话最为保险的做法是快速抢夺道德制高点。因为没有人会傻到公然批判'忠信孝义悌'。谁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大奸大恶之徒为伍呢。而且等到事后再进行复盘的时候,别人首先会考量你的大方向是否有问题,是否符合社会主流,如果出发点就错了,那么根本不容你做出任何解释,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狂轰滥炸。
总有人以为站在邪恶的对面,自身就有了正义的标签,以为社会正义就是通过口诛笔伐、社会舆论或者道德绑架,但真正能把这些玩的转的无一不是老江湖。
大多数人往往还没有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已经被营销。
比如在看到学生公然辱骂殴打师长的信息,自然的就会联想到坏孩子,作为学生的本职是学习,严师才能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而不管事情最终如何收场,三五年之后再来审视,人们不会再探究过程如何,事情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只说尊师重道是首要前提或者为人师表当有所操守,然后在这基础上对一个人做出评判。
还有诸如此类的评述,“不管怎么说,不孝那就是不对的”。或者,“人家待你这么好,你却还做出这种事”。但有时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找有利于自己的观点,以为大声说出来就具备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8270204/3ed0e63d42b0d426.jpg)
有多少人批判正义是因为痛斥邪恶,而不是想让自己看起来正义呢?
有多少人宣扬真善美是因为内心的渴望,而不是打着旗号行不苟之事呢?
又有多少人在并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推波助澜的行恶呢?
有一条很火的泰国广告,讲的是有人拍下了一位菜市场的老板娘欺压“小贩”的全过程,然后上传到了社交网络,于是人们立马就爆了。
纷纷出来议论指责,各种恶毒的言论如脏水一般接连泼去,然后还有热心人士进行了人肉搜索,很快当事人更多的黑历史被扒出,而且这群人自发的组成统一战线,告诫所有人都不要去那里买东西,原本热闹的菜市场很快就变得萧条,冷冷清清的画面与网上热火朝天的讨论简直残酷。
因为他们看不到有些小贩本来在天桥大街上摆摊,但是老板娘给了他们容身之所;
他们也看不到老板娘摔秤闹铺是因为小贩的东西卖不出去就快要变质,而她在以这种方式进行补偿,不是施舍,而是致以尊重;
他们当然也只能看到网上老板娘恶毒的一面,但是看不到老板娘私下里的温柔善良...
人人都说不要以貌取人,人人却都在以貌取人。即便自身不修边幅,但想必内心仍然渴望别人高看一眼,因为尊重是每个人的基本诉求。
《亮剑》中的老K本是一个浑不悋,当他下跪为报答田墨轩的救命之恩的时候,田先生训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然后老K落泪感慨十分:“这是第一次有人把他当人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8270204/a3261288e944cfcf.jpg)
有一句话说:“一个人绝大多数的痛苦,就在于责人太严,而责己太宽”。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并不容易,而想要左右一个群体的意志那更是痴人说梦。不要说去改变世界,能够不为世界所改变就是万幸。
也许每个人心中原本都有一团火,只是一路上风吹雨淋,时不时还狂风大作,暴雨侵袭,任凭怎么小心的呵护,都在日渐消瘦直至殆尽。
曾经有一个时代,老舍跳进了未名湖,傅雷夫妇在自家阁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像杨绛先生竟然也会与人在院里破口大骂,那是什么样的世道啊?
站在一个看客的角度,不免揣测暗思再怎么样也没必要如此决绝,不应该就这么一走了之。
而也并不是说学者就不能骂人,不是说读书人就不能有坏脾气,不是有文化就不涉及低劣的词汇,但那是一代大师,要知道早有人说季羡林之后再无大师。
《三体》中的叶文洁也从那一个时代走来,她的故事并没有多少人参与,最终世人所知道的只是她把三体人招来,她是人类的叛徒,她是种族灭绝的罪人。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因为始终抱着期待,如果你也承受着她有过的遭遇,或许就能理解她的极端。
叶文洁本应该享受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优渥的成长环境,可是命运有时荒唐至极,人性透着冰冷的寒意。她的父亲被打为走资派是被她的姐姐举报,然后在批斗会,母亲出场指证父亲,最后红卫兵用皮带打死了父亲,等到人群散去,尸体就任其躺在地上,脑袋向外涌着的血在地上形成了一条小溪流...
时隔两年,“下乡”之后,身份和性格都不受人待见,好不容易碰上一个心灵有所共鸣的人,带着蒙蒙的爱意,致以全部的信任代笔上书抱不平,结果最后对方因为恐惧出卖了她。外人看来,叶文洁属于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更是罪不容恕。
一个人在这时候又找到了叶文洁,给她指出了一条救赎自我的道路,叶文洁看着来者慈眉善目的模样,和诚恳真挚的言语,内心又燃起一丝希望之光,但随即就被彻底的浇灭,来者看到她还在犹疑不定,没有合作的意愿,马上就换了一副面孔。
叶文洁还没愣过神来,来者就向她泼了一盆冷水,这次还是真实世界的冷水,内蒙古的冬天一盆冷水从头淋下,然后留下一句:“顽固的小杂种”,叶文洁全身都结了冰,心也结上了冰。
![](https://img.haomeiwen.com/i8270204/669c9d1532417268.jpg)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人心不是一天凉的”。
道德败坏,人性泯灭的社会,为了谋求生存丑态毕现,在基本的良知和尊严面前,大师们再也看不下去,唯有以死明志,哀莫大于心死啊。
叶文洁看到外星文明存在的时候,就好像溺水者拽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反正现有的社会再看不到任何希望,也许外形文明更为高级,能够拯救人类脱离苦海。
于是她一个人为全人类做了选择。
当然并不是说遭受了不公,就要将愤恨转嫁到其他人身上。
只是有些处境对于有些人来说并没有以为的轻松;
一个人从过去到现在可能的遭遇也并非他人所能想象;
我们并能以自己的感受和选择来决定他人的感受和选择,更不能以圣人的标准去衡量一个普通人。
也许我们可以做到不对人指手画脚、妄加评断,但是架不住其它人胡说八道、妖言惑众,我们堵不住悠悠众口,也没法剥夺言论自由的权力。
前人对抗的方式显然也不好采取,要知道‘三体人’只出现在小说中,不会有人踩着七彩云霞从天而降。而想要说服或者骂醒别人也并不科学,鲁迅骂了国人一两百年,也没骂醒多少人。作为凡夫俗子更不要试图模仿大师的境界,否则只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光有其表,而无其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8270204/980a749644f7c00e.jpg)
叶文洁带来了毁灭地球的力量,但是最终'黑暗森林'法则的建立,地球人和三体人得以“和平”共处,而这一切又是基于叶文洁提出的两条宇宙社会学概念。
两条简单的概念却并不容易获得,就像物理基础学的牛顿三定律,简单但也是跨时代的成就,所以叶文洁必然在其中投入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她也可以选择不告知世人,要知道曾经人世间对她都是满满的恶意。
正如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遗忘。仇恨的反面不是报复,而是漠视。
左右不了别人,至少自己还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许世间的恶意并没有因为你而减少,但起码还保有一份善意,远离世俗和恶俗,不断成长,也有足够的底气和心境不在乎流言蜚语。
一开始总想从别人那里找到答案,或者希望幸福能够从天而降,但是一无所有的时候,陪伴在身边的只有自己,可把控的也只有自己,现状也只能由自己去改变。
唯有不断成长,同时不忘保持善良。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记得关注、点赞
我会很高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