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我和依的日常感悟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有玩的,她可以一天不停歇的跟着节拍来玩。
周末陪孩子两天,一天的行程接近排满。
接近暑假尾声,让孩子在家自己支配暑假作业。顺便收收心,叮嘱她尽量不要玩手机。我随手将放到抽屉里。
上班时接到不好的消息,让我的情绪不是很好。
中午回家不想多说,我安静的在一旁,没有像往常一样热情的和依打招呼。只是机械的做饭,完成午餐事宜后准备午休。
说也奇怪,从我回家进门的那一刻,孩子似乎就知道一切一样。当我坐下了吃饭时,依笑着说:“妈妈,今天你很不开心哦”。虽然,我已经收藏了我的情绪,但还是被小家伙揽收眼底。
父母的细微情绪,孩子能轻易的觉察得到。
控制好情绪是我们成人最应该学习的事情。
我说:“一点小事情,没事的,你不用担心。”
饭后,我整理好餐厨,坐到沙发上休息。孩子就赶紧要来帮我捶背。被我拒绝了,饭后的按摩对身体不好,她很听话的回自己房间。
情绪不好时用好的沟通来消除孩子敏感的心。
在这期间,没有太多在意孩子的表情,一直持续到下班回家,我的心态还是很平静,突然想起来是应该检查她的作业情况了。
顺便我在抽屉找我放的手机,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
此时,依依低着头拿着手机过来了。
“你找到了手机?”我很惊讶的问道,我没有想到她会从我房间里直接翻找手机。
“起初收手机是想让你白天少玩点,不过晚上可以玩一会。”
听到我这么说,依依有点羞愧。
“那白天玩了手机,晚上就不能玩了哦!”我轻声的说。
“可,你没有经过我同意在房间拿了手机怎么办?你有解决的办法吗?”平常有点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我都是让她自己提出解决方案。
看她没有说话,我说,要不,接下来的两天不能玩手机,你能做到吗?
依依显然很难过,不过还是同意了。
能做到的话,我们晚上就可以挤点时间去好玩的地方。
事后两天,依真的没有碰手机。
她通过规则挑战,晚上可以去好玩的地方了。
“好耶”她开心的跳了起来了。
我很是欣慰,但有点担心,这次就这样过去了,下次又玩手机上瘾怎么办?
看到她开心的样子,我觉得,或许我做的还远远不够。
有时,习惯的培养,我觉得也是一种规则建立的过程,
看似给孩子的规则,成人也一定要严格遵守。
你让孩子吃饭不能看电视,那么你也不能看手机或者电视,投入到共同的餐桌时间,才能建立特别的情感联结。
你让孩子工作的时候不能打扰你,那么你也不能打扰正在投入玩耍的他,也不能影响他认真的画画。
你让孩子玩完玩具归位,那么你也不能把东西乱扔,整齐有序当是你和孩子共同的目标。
你和孩子处在一个共同的空间里,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有执行的定力。只有父母严格遵守规则,才能让孩子在人格上和父母平等。
这就是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
当然,我们在给孩子立规矩时,一定要适合孩子。
朋友说,她儿子不愿意上幼儿园,问及原因,儿子却反问她,为什么在幼儿园不能脱衣服,为什么睡觉的时候不能撒尿,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她说,在家里这些都是允许的,但幼儿园却要求这样做,不符合4岁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孩子就像是被剥夺了某种人生自由,太多的束缚和顾虑,必然使得他反感学校。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先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能给他建立合适的生活规则。比如,让一岁的孩子不要打人,这样的规则是无效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尝试用手来探索世界,而且他不能理解“不能打人”的概念。
规则,也是在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有位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案例,一位妈妈曾对她感慨地说,她真的很感谢她的女儿。
她说,孩子的爸爸给孩子找牛肉干,孩子说“我要牛腱、不要牛肉”。
爸爸去了,结果拿了一块牛肉。然而孩子没有吭气。
第二天,孩子拿来了一模一样两个袋子,说,“爸爸,我请你观察一下,牛腱是红色的,牛肉是橙色的,你发现了吗?”
爸爸说:“我发现了,昨天我给你拿错了,对吗?”孩子说:“是的”。
说完他平静的走了。
这位妈妈说:“我真的感谢孩子,她在合适的时机用正确的方式来告诉我老公。而我昨天气不打一处来,就对她爸爸说,让你拿个东西你都能拿错,你竟然还不知道拿错了。”
孩子内化了规则,这些规则就能指导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这比成人费尽口舌的说教和指责要高明得多。
建立规则,是给孩子管理自己创造基本条件,是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开端,也是作为一个人内心修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规则意识,让孩子受益终身。
遵守规则才能获得自由,爱和自由与规则意识同在。
编辑:荔枝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
内容:我和依的日常感悟;文中 部分观点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