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给人的印象总是比较“用力”,不管是情绪上的歇斯底里,还是思想上的冰冷刺骨,通常都对观众的视觉和心灵产生很大的冲击力。
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说是宗教电影或许不大恰当,但至少全片都在佛门背景下进行。按俗世对佛教的理解,佛与“用力”似乎是矛盾的,那么《春夏秋冬又一春》可能就要与“用力”作一番抗衡。
导演在电影中设置了很多符号,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由符号构成的电影。比如湖中木屋里那扇没有墙的门,不过这里的门所具有的符号意义并不是最大的,门的存在是为了体现墙的不存在,因此墙才是最大的符号。其意义类似我们熟悉的“手中无刀,心中有刀”。
无形之墙相信规则者,就会感觉到墙的存在,一旦无视规则,墙也就消失了,在片中小和尚几次穿过这道无形的墙去到病女的怀抱中,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早在两人野合之前,小和尚为病女盖被子时,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穿过了墙,因为那时他内心已然波动。
还有小和尚出走再回来时带着的那把凶器,也是一个符号,代表着善恶之念。同样一把刀,用处不同,背后体现出的理念也不同。将杀人的凶器直接拿来刻心经,巧妙地将老和尚的理念传达出来,即用平静来化解心中的怨恨。
以凶器刻心经不过,符号用得太多,也难免会有“用力”之感。徐浩峰在评论《春夏秋冬又一春》时曾指出,片中的小船里里外外都画了佛教图案,在周围湖光山色的自然美感中显得过于雕琢。这点我也比较赞同。
本片用四季来讲一个人的一生,然后在末尾加入“又一春”的部分,让这座水中木屋又迎来了一个小和尚,并且还是由片头“春”的部分那个小演员来饰演,制造出天道轮回,周而复始之感。这种叙事结构在手冢治虫的《火鸟:异形篇》中讲述八百比丘尼的故事时也曾用过。
又一春导演金基德本人出演了“冬”与“又一春”的段落,在“冬”这部分,又出现了“用力”的痕迹。金基德饰演的青年和尚出狱后回到水中木屋,发现师父已经圆寂,他在抽屉中发现了一本类似武功秘籍的旧书,然后根据上面所画的图案进行修行。
这一段影像颇有武打片之风,动态的画面或许能让观众提一提神,但却破坏了前面三部分铺垫出来的禅意。尤其是和尚每次一跃而起时,使用定格画面来回避落地一刻,似乎想要隐藏笨拙的一面,显得不够坦荡。
定格飞踢说起武打片,在《射雕英雄传》里洪七公教授郭靖“亢龙有悔”时,曾强调这一招关键不在“亢”,而在“有悔”,即出掌时必须留有余力,不可用力过猛。
我想韩国电影就像一记凌厉的掌法,让人招架不住,即刻毙命。不过世上还存在一种掌法,中掌后不会马上死去,却绵延多日,肝肠寸断,这是另一种体验。
在《春夏秋冬又一春》里,隐约可以看到金基德对“不遗余力”的恐惧,想要通过宗教来寻找答案,填补声嘶力竭后的空虚。电影中也处处隐忍,但还是抑制不住体内乱窜的真气,在个别地方使上了力。
导演的修行我不赞同将此片看作单纯的宗教片,但可以将它看作是导演自身的修行,修行的过程并不顺遂,而且结果也未必尽善尽美。虽然有佳句无佳章,却无可否认,这些佳句足以让观众获益,毕竟,现实中的修行,又有几人能得正果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