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B站看了一个视频,是郭达老师用陕西方言朗诵《将进酒》,整个表演豪迈大气,让人十分上头!没有看过的可以点下面👇链接进去欣赏一下!
说真的,郭达老师这个朗诵真是绝妙!有人说,他上台前铁定喝了二两,否则怎么把一个铿锵豪迈却又带点失意落寞的李白演绎得形神兼备,如同李白附体一般?
从古自今,中国文学史上走过了无数璀璨的星辰,李白即使不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颗,也一定是夜空中我们最熟悉的那一颗。在中国,说他是家喻户晓也不为过,无论男女老少,都一定听过甚至背过李白的诗歌。
还记得读的第一首李白的诗歌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初读这首诗,我们还只是天真懵懂的孩童,不懂得诗歌中所蕴含的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等到长大成人,离家远游,终于能够领会诗中意时,我们已经变成了诗中那个仰望明月思念故乡的人。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生贯穿了整个盛唐。余光中在一首《寻李白》的现代诗中写道: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他不拘一格,热爱自由,仰可举杯邀约,俯可低头思乡;一轮月可照亮一纸相思,一壶酒能催吐一川巨浪;无论是“仰天大笑出门去”,还是“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诗歌始终给人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豪迈奔放,情感热烈。
对于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而言,要理解李白诗歌中豪迈的情感并不难。但是,如何将李白的诗歌介绍给更多的人熟知,尤其是那些不懂得中国文化甚至不懂汉语的人?这就需要翻译了。
只是,翻译讲究“信、达、雅”,尤其是中国古诗词的翻译,更是有不少难点。因为,中国的古诗词在用词上十分简约,诗句中还会用到很多修辞手法,比如借代、拟人、比喻、对仗等,有些还会化用典故。同时,在音律上还将就押韵。除此之外,古典诗歌还讲究意境之美,这些都很难用另一种文字来表达。

最近,我读到这本《许渊冲译李白诗选》,才发现,原来,那些优美的诗词还可以这样翻译!
《许渊冲译李白诗选》一共节选了李白的100首代表诗作,翻译巨匠许渊冲先生用出神入化的翻译手法将李白的诗作译成英文,不仅尽可能地还原了诗歌本身所表达的充沛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在外文语境下的独特魅力。

在中文里,同样的“山”、“月”、“水”的意象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的是不同的情感。因此,在翻译时,为了照顾到另一语种读者的文化背景,就需要将其隐含的意思用相应的文化意象表达出来。
这种意译法在书中比比皆是。如果你不曾读懂过李白的诗歌,相信我,读完许老的这本书,你一定能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