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时不黑,红时不追,只赏其作,不问其人。
所以如果选择一个名人作为标尺,我肯定不会选择明星。明星对我而言的作用不过是艺术质量的某种代表。无论任何评价,我把常人不能轻易做到的事都当作艺术。艺术是什么?对常人来讲就是有那么点自我特色的生活,对明星来讲就是被大众认可的自我特色。
自我特色简称个性。
打开陈冠希的知乎搜索内容,排名第一的是“陈冠希是个怎样的人?”其余的则是:陈冠希为什么要跟这个女人这样?陈冠希到底和那些女人怎么了?陈冠希真的爱阿娇吗?最后是“如何评价陈冠希的演技?”
这样的呈现只能说明大众看明星只从“矛盾冲突”出发,即是破坏人设和颠覆观感。其实把这两个层面抽象出来形成一个准则,就是常人判断一个人够不够个性的标准。
在知乎一个高赞答案里,我看到一个陈冠希的一个老粉先做了各种事实解读和辟谣,之后便为自己的idol摇旗呐喊,然而却不是个脑残粉。
他的中心在于解读两个问题:1.你凭什么界定一个人?2.什么是所谓有个性?
我想这应该是很多老粉从他们的idol陈冠希身上思考过的问题。毕竟从三观来讲,怕不是你妈知道了要骂一句,你小子学什么不学好!
所以说怎么界定一个人意味着三观的趋近或背离。以及你的是非准则。
这件事一直是我的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即是不要以你的三观去断定他们的存在合不合理。
简单说,你对我多好,我明白这种好是在我的接受范围内,但是不是真正深刻的好还是因地制宜。例如成人后交的朋友总是不那么天长地久,抱着结婚态度相亲也不那么在乎爱情的炽热了,以及你妈告诉你的一些话过了很久你才明白有一部分完全扯淡,另一部分简直就是把你打回原形。你再文质彬彬,老娘永远知道你睡觉流哈喇子。
那么坏呢?我只有简单一句话,我们不一样,我便不被你的言行举止左右,能合作且公平公正,不能喝就拂袖走人。为啥,你没钱没闲,有的事情不允许你白白走一遭。不要判断有钱人,有种生活是你有了环境才有语境。
所以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观点是,用最简单的看法达到合作,用有交集的生活去“互相培养”好人。因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物质是一切的基础,事物是辩证的。
既然确定了辩证的眼光,对于个性的定义便不再是叛逆,敢想敢干,敢作敢当,自由自在,而是内心自由。即是,心有自我,外在可控伸缩。
之所以不把明星当标杆,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他们与我们不在一个世界,他们的工作都是从娱乐大众开始的,无论今后是否转型成国家精神的代言人之一。
就陈教父来说,为什么叫他教父?因为他和著名禁书《教父》里的主人公一样活在完全由自己指定规则的世界里,并且在对周围人的三观产生着分崩离析的效果。
冷静下来思考,他真的是在肆意妄为吗?他不过再打当时制度的擦边球。他源源不断的故事出现于香港回顾祖国不久的几年,换做这几年,封杀一个他,立刻出现一批人上位。汤唯不过拍了【色戒】就被迫沉默,近两年才复出。金星的节目,周立波其人等等,个性之人不在少数,幸运的人不过尔尔。
现在的陈是个爱女儿爱老婆专注事业,热爱艺术的男人,有如岁月沉淀出点点厚重的香气。所以他之前的种种说来也轻巧,不过年轻的冒险,他要感谢很多人,除了那个相信他,愿意无所嫌隙的女人,还有公关团队,以及那个独一无二的时代。
陈冠希用大半辈子教给人的事很简单,第一,别人就是和你不一样,犯不着感同身受。第二,真正的自由在心里,否则就要不断的做不找边际的事来给自己一种蒙蔽,我的灵魂到底在哪?
你就是你,只是为生存收了锋芒,并不耽误你是颗钻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