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是心智成长,从提高高级认知功能开始,最终以【心理表征+计算】呈现学习能力。
提高高级认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01
当你受到外界的刺激时,会需要进行【感知缓冲】,然后【调取记忆库中的记忆】。
记忆库中有两种记忆,一种是工作记忆,清晰且敏捷,方便快速调取;一种是长时记忆,广而深,但相对稳固。
对于不同记忆的调取和排布,就会形成不同的【行为选择】来应对刺激源。
应对带来的结果进一步验证认知的对错,修正认知(判断+行动),从而提高认知功能。
这是大多数人学习力提升的路径。
02
但这一路径有两个小缺点。如果你是爱学习或者喜欢思考的人,可能已经感受到了:
第一点是需要大量的亲身实践,且有可能带来片面的认知,因为应对带来的结果涉及到很多不可控变量。
大概率会发生的情况是,你通过不断试错,不断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等成本,才正确解锁认知地图上的一小块。
努力的确会有回报,但回报的大小不见得如你所愿。
第二点是用来应对刺激源的行为选择,对内也在强化意识形态。
随着意识形态的不断稳固,行为选择会形成一种惯性,并随着刺激源的减少而难以改变。
如果这个意识形态和行为选择能不断提供正反馈,厚积薄发,也算一桩美事。
如果提供的是负反馈,就会陷进恶性循环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行为验证判断,一遍又一遍地在意识上提醒自己:看吧,不可能的、不行就是不行,心态容易崩溃。
从长远来看,正反馈也好,负反馈也罢,大概率可预见的结果就是画地为牢,是不是舒适圈就因人而异了。
03
这时可以尝试拓宽路径,为记忆库构建一个副本。副本的关键,在于模型。
知识强调知道,模型强调做到,系统强调做好。很多人的记忆库里存放的是知识,学了很多知道很多,关键时刻却无法精准调取。
模型作为知识的凝结晶体,单个用可应对大部分刺激源,组合用可应对多个刺激源,将其嵌进系统中使用更是事半功倍。
工作记忆可自行搭建自下而上的模型,或者借用行业内比自己高一级的专家模型,通过实践不断适配形成模型。长时记忆则直接使用已有的自上而下的模型。
需要注意的是,一无所知时不要乱套模型,尤其在学习新领域时,有必要先透过表征,学习相关的概念、命题、理论,从而形成世界的要素、关系、结构。
在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后,形成的模型才会最大化体现功能性。
04
所谓功能性,一方面指的是能稳定选择可提供正反馈的行为,不管应对结果如何,都会对内部的意识形态产生正面影响,更不会轻易挑战自身的能力认同、身份认同,产生不必要的自我怀疑;
另一方面指的是,提高选择应对刺激的行为的准确性,以最少的试错成本验证最多的正确可能性,优化认知(判断+行动),从而提高高级认知功能。
当这个循环不断重复、螺旋上升,判断准确,行动迅速,达到知行合一。
他人看到你挑战未知领域时,心态稳定又积极(心理表征),遇到事情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计算),甚至能有理有据地(模型、知识)说清楚(表达),就会感叹你的学习能力好强,其实是你的心智成长了。
学习与成长,从来不是喊口号灌鸡汤,而是持续地创造、判断、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