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哲思
入静以及与“中”的关系(扩充 上)

入静以及与“中”的关系(扩充 上)

作者: 君山93 | 来源:发表于2020-10-18 10:32 被阅读0次

    动极则思静,静极则思动,欲求不得,所以以情相感之。

    无论打坐,冥想,呼吸导引,还是其它方法,“入静”都可以算一个基础。而很多时候,求静而不得静,也就衍生了很多花里胡哨的方法。

一方面,是当代时代背景比较浮躁,另外一方面,究竟根本,“静”没那么多复杂,反而简单。

越是复杂的事物,表现可能反而越是简单。

    合明学宫,承先圣诸子之传,对于“静”与“定”有究竟根本的阐述。声觉章,概括“静”的有四个字“静曰恒常”

    什么是“恒常”,说的是,遵循相对恒定的规律或者节奏,并且融入寻常之中。也就是说,你只要做一件事,到达很熟悉很本能,并且不用过多在于技巧和动作本身了,那么做到专注事情本身沉浸进去,自然而然你就可以进入‘静’的状态了

    无论呼吸引导,还是冥想专注等相对静态的方法,还是书法下棋,行香弹琴等动态的方法,都可以伏燥虑念,从而得以入静。

    究其原因,并非是形体躯壳用接近静的方法,使得自己入静,而是在行为过程中,形成相对恒定的节奏,从而使得自身可以放松对外界的干扰,以恒定而去扰的方法,达到“静”的结果。

    呼吸的恒定,到达本能,而不用特意控制;书画的恒定,以本能而行书绘画,不用特意修饰;在禅宗更有行走坐卧,名动中禅,在行走或举手当中体悟觉性……虽然方法殊异,但是原理同一,即是“恒常”

      因恒而外物不扰内,因常行而心能归,从而得以沉心潜悟。

      再简单易懂的阐述,无论你在研学,还是跑步,还是打坐,还是雕刻绘画,只要你够熟悉,不需要特意在意身体本身操作,只是专注事情本身,那么你都可以入静,甚至你压根不需要理解什么是‘静’,人做一件事达到什么事都影响不到你了,那么你就在这个状态。

    在稷下蒙学中,静之精义在“青”,辅义在“争”

    “青”原本在《说文》解释是: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属皆从青。  但是,这无法解释根本。

    而在稷下蒙学继承的先秦古义中,“青”有过滤的意义。凡含有青之字,比如“精”过滤杂质得以精粹,“清”水因过滤得以清洁,“靓”如同视野过滤一下,得以清亮…… 故又言“鬯争,谓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入静以及与“中”的关系(扩充 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oq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