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学生”二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若问为什么要叫“学生”,大家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因为在学校里上学呀!”如果仅仅是因为在学校里上学就称之为学生的话,那未免太可笑了吧!如果那些整天在学校里游手好闲的地痞流氓也能称为学生的话,那简直是侮辱“学生”二字。
笔者在此贬低那些整天游手好闲的学生,并不代表就抬高了那些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学霸们,不过,笔者的确由衷地佩服他们但不羡慕,如此枯燥乏味的说教,如此晦涩难懂的文言古文以及令人头疼的数学题都能应对自如,实属不易。说实话,笔者真的很羡慕那些整天在学校里游手好闲的学生,因为他们真正地在“做自己”,说白了就是真正的做到了自我,只可惜他们自我过火了,达到了自负。以至于被他人唾弃。
现在的学校,要么就是华而不实,要么就是实而不华。说白了,现在的学校就是赚着整天在学校里瞎逛的地痞流氓的钱去培养整天蹲在教室里的学霸。
说到学霸,笔者至今感到疑惑,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能称之为“学霸”,难道仅仅是指成绩高嘛?成绩高那也是考出来的呀,应该称“考霸”才对,怎么会称为“学霸”呢?可能有人会说:“考得好那是因为学习好,所以称为学霸。”学习好?“学习”二字可不能轻易地说啊,大家可以用字典查一查“学习”二字的意思,上面清楚的写着:(1)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2)效法。然而现在的学生却只做到了第一条的阅读(且只阅读课本或参考资料)和听讲。学生们的确获得了知识(且是死的知识),因为他们没有研究和实践,所以也就不存在获得技术这一说啦。
学生们不仅把第一条拆开来用,而且还把第二条用得颇为娴熟。无论是做题还是背东西都把老师教的方法练得炉火纯青,并且恨不得想找个优盘把老师大脑里的的东西拷贝一份放在自己的大脑里。
如此说来,现在的学生不再是那所谓的“真正的学生”而是老师的复制品。“学生”二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是:(1)在学校读书的人。(2)向老师前辈学习的人。但在现实当中第一个解释却被曲解成在学校读课本的人。而第二条却被运用得相当到位,学生们每天都在向老师学习怎样答题,准确地说是怎样答卷子上的题,怎样解数学题以及怎样写好一篇毫无说服力犹如“啊,大海,我的母亲!”一般的千篇一律文章。
难道说,我们上学纯属是为了应付考试吗?可能有人会说:“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我们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呀!”是,是学到了许多知识,可也有许多没用的知识,我们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有许多是过了六月之后就没用的知识。韩寒在《三重门》中说过,咱们所谓的有用的书就是过了七月份(韩寒那时的高考是在七月份)就没用的书,而“闲书”则是让你终生受益的书。韩寒说的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用到的也只不过是语文中的字或词,更高点儿也就是古诗和几个名人。数学中能回点加减乘除就不错了,顶多在买东西的时候不被人坑,要点儿档次的话,就学画抛物线。说到英语,就现在的形势和趋势来看,英语确实挺重要的,但考试的侧重点似乎出了问题,考试应侧重于说和听而不是听和写。毕竟要切合实际,两个人用英语交流又不是传纸条儿而是面对面用嘴交流。好了,就分析到这三科吧。
说实在的,就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上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然后就是达到最终的目的——拿大学文凭。如此说来,那学生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哦不,应该说就不是学生,而是应试机器。老师就好比机械工人,他们负责把一些必需程序输进机器,等到考试那一天,机器则负责输出来。如此,“灌输式”教育便就此诞生了。
虽说对于这种教育,学生们早已厌烦至极,可校方却屡试不爽,每每高考过后,升学率总会提高一大截。记得我们刚进入高中没多长时间,学校就给我们这些新生举行了一次“洗脑大会”其中一位老师在台子上大喊:“今天我们为xx中学而骄傲,明天xx中学为我而骄傲!”结果到毕业时,看到宣传栏光荣榜一块儿霸气的红布上写着某某某考进清华北大,还附加一部分考上了本科但学校不是很知名的学生的头像加以衬托,这时,我才明白过来,xx中学只会为这些人而感到骄傲。
当今时代,学生已不再是那所谓的真正的学生,只是所谓的“学习”的机器,是提高升学率的机器。易中天老先生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今日之中国,学校是工厂,院系是库房,班级是车间,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只不过有的镀金,有的镀铜,有的压了塑料膜。但指导思想和生产模式,则是一样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有人去想。”
笔者在此也只能感叹一句:“现实是如此的残酷,学生却是如此的无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