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结构互通

作者: 坪山区弘金地学校张伟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16:13 被阅读0次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反思  张伟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的起始课。为什么我们三年级的学生就上这个内容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学校申请的五四分段,开学初,我们年级组讨论,这个单元的内容正好跟三年级的乘法知识点算法算理相同,仅仅是三年级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四年级增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计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活动,会用“旧知”解“新知”的思维角度去解决问题,发现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逐步养成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好习惯,体验问题解决的算法多样性。

      教学过程由情景图找到数学信息“绕地球一圈要114分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算式“114×21”,先估再进行算法探讨。当学生知道1分钟,追问2分钟,5分钟等等。由于没有想要的数据(不进位的),自己提出来“绕21圈需要多少分钟”,学生列式:114×21,然后探讨算法。这个过程,我给了5分钟的倒计时,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我全班巡视,我发现孩子们首选竖式,他们这个直接的计算方法,当然忽略了课本中的其他几种计算方法,殊不知其他几种方法更是体现孩子们对算理的掌握。在三年级的乘法练习中,都反应出来孩子们对算理的掌握不如算法的掌握。

       在估算这个环节,孩子们理解能力还是可以,能够较好的把相关数字进行估算,但是计算准确率和计算速度还是值得商榷的。中途基础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去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出算式,运用竖式计算,可是结果还是不尽如意。也花了大量的时间。每一个题目的时间都差不多得8-10分钟。这样的一堂课下来,最后内心还是一种失落感。怎样让计算课更高效这个还是一个很长的路要走。当然还是得跟学情有很大的关系。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仅仅解决了三个问题。还得再利用第三课时来完成最后的题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整合,结构互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wl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