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已经在上一章中讲过冲泡的重要性了,这次我们来聊聊烘豆师:
(当然这不是一篇讲解烘豆师烘豆的技术篇,而是概念篇。
对于不是从事这个职业只是喜欢喝咖啡的朋友,讲如何烘豆实在有些枯燥,而对烘豆有个概念才更容易选到你喜欢的咖啡豆)
一、烘豆师对咖啡豆的理解
有一次我在自烘焙咖啡店点一杯XX庄园的耶加雪菲。
咦?这杯比较酸,跟我上次喝到的不一样。
突然想起,曾在XX路上的那家自烘焙咖啡店里喝到的
同一庄园的耶加,那杯顺口而温和,是我喜欢的酸。
同样是耶加,味道竟会不一样。真是件神奇的事。
假设耶加是来自同一个产区,庄园,同一批次,等级,
就连冲泡也可控好了。那你会发现,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烘豆师就像是咖啡界的厨师,
同样的原料会做出不同的味道。
拿牛肉面来举例,同样一碗牛肉面,
有的牛肉面牛肉很有嚼劲,有的肉质做的就很松散,
有的汤头很咸,有的汤头很清淡,有的则鲜甜...
咖啡也一样,有的烘豆师对某一支豆的理解,
就会认为要酸到某种程度才是好喝的,
有的认为它的酸可以更顺口一些才是好喝的。
然而咖啡是一个嗜好性的饮料。每个人有自己的偏好。
并没有对错,只有你喜欢不喜欢。
就像有的朋友聊天时会说,
XX巷口的那家面比较好吃,XX家口味太重了...
另一个朋友又会说,我不觉得,我觉得那家的面很有嚼劲啊...
二、烘豆师的烘焙方式及咖啡豆的烘焙度
1、由于烘豆师对咖啡豆的豆性有自己的理解。
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和熟悉的烘焙手法,比如北欧快烘,日式慢烘等。
这个就好像快炒,慢炖的概念,各有千秋。
2、咖啡豆烘焙的焙度:有浅焙,中焙,深焙,
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浅中焙,中深焙等。
不同焙度决定豆子的酸、苦、甜、醇。
浅焙的豆偏酸,能体现咖啡本身作为水果的特性,散发迷人的果香,
手冲咖啡重视的也是能喝到咖啡内容物的丰富度和细腻度。
深焙的豆偏苦,意式咖啡重视油脂,所以会烘到深焙,
但烘焙太深并不是一件好事,焦苦的咖啡就像菜烧焦了,常喝易致癌。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知,
浅焙和深焙像是一个横轴线的两极,从酸到苦的比例。
从浅焙到深焙的烘焙过程中,
酸味会逐渐下降,苦味会随着焦糖化的过程而增加,而考验烘豆师
技术的甜味和黏稠度则会游移在这之中,需要烘豆师精准的去做判断。
(烘豆师们常说一爆二爆,这个爆就是豆子到了一定温度,
豆子破裂时发出的噼噼声,
同时伴随着咖啡的香甜味飘散在空气中。
豆子的颜色也由最初带有水分的灰绿色
到浅黄,金黄,明黄,棕色再到褐色...
虽然现在也能通过电脑输入一个烘豆曲线来完成作业,
但没有比人的感官体验更真实的判断了。
烘豆可说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烘豆师对豆性的理解与判断决定咖啡豆的风味。
这就像千里马寻找伯乐。
高品质的咖啡生豆遇到懂得欣赏它的烘豆师,简直是遇见了人生的知己。
下一章我们就来聊聊千里马的养成计。与你购买息息相关的咖啡豆品种及处理方式。
小贴士:
*挑豆:一杯好喝的咖啡挑去缺陷豆,未熟豆,瑕疵豆等能增加咖啡的口感。
烘豆师在烘豆前和烘完豆后进行二次手工选豆。
这样冲泡出来的咖啡能降低喝到杂质,涩味或酸败味等。增加咖啡的口感。
*养豆:刚烘好的咖啡并不是咖啡的最佳风味。因为冲煮时咖啡豆还留有烘焙后的碳火味与烟熏味,风味也缺乏生气。香气也没完全展现出来。
就像吃还青涩的香蕉一样,时间没到,口感欠佳。
一般养豆时间是在烘好后的3-7天左右,但也根据咖啡的焙度和存放方式来判断。
其实咖啡和水果一样,也会随着时间与空气,湿气接触不断氧化。
就像吃苹果一样,随着时间变化吃到的苹果口感会不一样。
冲泡咖啡也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但你总能找到你喜欢的最佳赏味期。
存放的方式最好用有单向排气阀的铝铂袋装好,放在冰箱的冷冻库里或是阴凉处的环境里。
(*单向排气阀:能将袋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并阻止氧气进入,降低咖啡豆的氧化过程)
不过烘豆师最怕的就是,一包好不容易膨胀起来的咖啡豆,正在袋里欢快的玩耍。
好奇的朋友想知道它的味道,用力一捏,气体跑出来,传说中的咖啡之魂也消失了。
这无疑加速了咖啡豆老化的速度。下次一定要记得手下留情。
有点矛盾的是,每打开一次袋子咖啡就会与空气,湿气接触,进而氧化,香味渐渐挥发,使咖啡慢慢走味。直到咖啡散发出难闻的油耗味。
所以咖啡最好能在养好豆之后的最佳赏味期喝完。
我是子涵,一个热爱生活及向往心灵自由的凡人。
今天就聊到这里,我们下回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