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33902/8c6b3c7435bfd03b.jpg)
A:竟然想通了?
B:你是有多想不开?
其实很多道理我们不是不知道,而是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喜欢钻进牛角尖里什么道理都不管了。比如说,每一次只要我和我妹妹吐槽一件事,最后我们都会聊得不欢而散。
我说:当一个人在你面前说自己有多委屈的时候,你只要回答她,‘啊?他怎么可以这样子!’就够了。
她也不甘示弱:可是我分析的又没有错。我是以旁观者清的视角帮你理清思路。
我:你觉得你说的那些话我会不懂吗?有的时候就是想要情绪上的一点宣泄,并且看到你们都是站在我这边的就好了啊,你就不能配合一下吗。
然后她就会说:“干嘛要这么假,做你妹妹好累啊!”
对!问题就是在于我妹妹没经历过那些事,所以在她看来一切都可以这么理性的去解决。再反观自己,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是想不开,而是自我被放大了。
我和妹妹的这个“死循环”是在我读《竟然想通了》之后才想明白的,这本书是由两位心理师共同完成的作品,其中故事的讲述者jay说,他讲故事的时候,从不把自己带入其中,因此也能更客观,更容易帮助听故事的人处理自己的情绪。他还为此设定了一个专业术语叫:反转移,就是不要让事情的真相转移到情绪问题上。
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一本故事集,故事的主角有狐狸、刺猬、禅师、佛主、愚公和一些化名人物。你可以从这些精短的故事中,看出他们所投射的社会问题,围绕着世界、认可、未来、自己、快乐和依赖六大主题。有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是我们自己,就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很多事情都有多个合理的角度,当你专注于其一的时候,往往就忽略了其他。”
所以,当我们陷入思维的死角时,可以试着用“抽离自己”的方法,想想假如事情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我又会怎么看。长时间以来,我们被太多外界的声音忠告:要做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忘了“自己”和“自我”的不一样,“自信”和“自负”的临界点在哪。
偶尔,试试扮演“你不是你自己”的角色,和那个不开心的自己好好聊聊,你就会发现,竟然想通了。
五星给好玩的故事,减掉的一星是二位作者的对话整理成文字后,显得好做作,缺乏真实感。真正和好朋友聊天的感觉,彼此才不会有这么多敬语和用来引出下文的导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