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创作中华文学
《论语•八佾篇》|| 实质重于形式

《论语•八佾篇》|| 实质重于形式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2-07-13 22:10 被阅读0次

    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意: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完成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再看了。”

    禘,一种极为隆重的祭礼,只有天子才能举行。而鲁国国君僭用禘祭礼,孔子不得已参加,但开了个头就走了,因为鲁国本来是诸侯,用王者祭,本身就不合礼。而在祭祀过程中,又没有诚心与敬意,这些礼仪的混乱使孔子看不下去,只能走开。

    还是前文做任何事情要注重实质的进一步阐述。做事当以诚心为上,而不只是表面的形式。祭祀在古代是国家的大事,旨在对心态的培养。内心不重视没有一点诚敬,表面功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祭祀、上坟,清明寄托哀思,主要在于缅怀故人,这是有着真情实感的深切的感情。而不远千里万里奔赴孔庙、关林祭祀孔子、关羽的人,也多是奔着这种形式下的文化价值而来。

    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意: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可能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容易吧!”说着指了指自己的手掌。

    接续上章的言论,有人问孔子善于禘祭的规定,孔子知道却说不知道,但却指明,如果懂得了禘祭的道理,就不会做出违礼的行为,天下也就容易治理了。

    了如指掌,就是这么来的?

    这些仪式的背后是文化传承,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每一项都有它独特的时代背影与象征意义。如同现在的国家、政府和民间,在不同的时间里会有不同的庆典活动,是中国礼仪文化的传承,也有着现实意义与凝聚人心的需要。中国的节日也多与食品有关,如果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视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底蕴与纪念意义,那么,这些食品又同日常的食物有什么不一样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八佾篇》|| 实质重于形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qn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