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蒙
“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还记得2015年的春晚,李宇春唱的这首《蜀绣》令人耳目一新,中国风的编曲作词,将四川的蜀绣文化唱得唯美动人。
中国的刺绣是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形成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便喜欢在自己身上涂抹颜色,美化自己,后不断演变为刺在身上,画在衣服上,直到绣在衣物之上以作装饰。用一根小小的绣花针,穿略五彩斑斓的丝线,刺在空白的织物之上,图形各异,如画亦如梦。
刺绣起源甚早,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随着其发展,到东周时期,已有专司其职的官位出现;到了汉代,因丝织造业的兴盛发达,人们消费层级的提升,手工刺绣也更加专业化,宫廷刺绣应运而生。王官贵族所享用的高档丝织绣品,虽是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却并不是寻常人都能享用,普通百姓也不过是使用简单的工艺来点缀物品罢了。
再看盛世唐朝,刺绣的应用发展“更上一层楼”,除了用作服饰的装饰外,还为帝王也大为信奉的佛教服务,佛经佛像中都有使用绣作的典范,人们发挥聪明才智,改良形成了多种针法,将色彩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的作品中,也不乏对刺绣的盛赞,李白的“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的“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此间精妙华美,不言而喻。
各朝各代,刺绣的发展各有千秋,或工艺超俗,或针法革新,或题材观赏俱佳,汇集起来便成就了源远流长而精湛奇妙的刺绣文化。各大流派百花齐放,其中颇负盛名的又当数“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十九世纪中叶,苏、蜀、粤、湘这四个地方的绣品销路极广,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声名鹊起。
苏绣,早在三国时期便有相关记载,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宋朝时期已具备一定规模,明清时期,苏绣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较广。精细雅洁,双面精美刺绣,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苏绣也踏上了创新之路,衍生了多样的针法,形成了独特的刺绣风格。作为优秀的工艺品,苏绣作品在国内外的评选中都曾获得最高奖项名次;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礼品,苏绣又先后多次被赠予外国元首。2006年,苏绣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汉文学家杨雄的《蜀都赋》有云,“锦布绣望,芒芒兮无幅”,自古以来,蜀地便是富饶之处,所产的丝帛质好量大,受地理风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影响,蜀绣的色彩明丽清秀,针法精湛细腻,又因其针法之多,被奉为四大名绣之首。晕针、铺针、滚针、沙针、盖针等,针脚整齐,紧密结合。
粤绣,是广绣与潮绣的总称,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时期,广东刺绣的工艺水平便已十分出色,明朝万历年间,广东的金银线绣更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青睐,她专门成立了刺绣同业公会,从中国进口丝绸、丝线,用以制成贵族服饰。粤绣一度被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至今,英、法、美、德等国博物馆内均有粤绣藏品,可见其海外影响力。
湘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湘绣,主要以蚕丝、纯丝、硬缎、和各色丝线等绣成,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富于变化的针法,绣出了一幅幅逼真的山水、花鸟画卷,质朴而优美。湘绣的逼真、形象、质感是为上乘,画稿之上极尽针线追寻原貌,不失神韵而又平添了一分立体感。
除了四大名绣,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刺绣也极具特色,她们用纯粹、自然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将那份精神、美好都绣在方寸物品之间,朴实无华却越发动人。
多少潜心苦练的日夜,绣花针穿刺而过,望着那一方图画渐渐清晰的绣帕,不知是想要寄予远行的亲人,还是未曾表露爱意的心上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