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荠菜鲜嫩时,挖荠菜是我必做的一件事,南宋诗人方岳在《元日雨》中写道“荠菜共挑元日雨,梅花未放去年春”,告诉我们荠菜的当令时节,它的生发比梅花还早,是名副其实的春天第一野味。为了能准确地把握荠菜的信息,我甚至在冬日就留意它们的生长情况,假如是暖冬,它们有的会悄悄地生长,甚至开花,那样的荠菜是我冬日的意外收获!
去年有闰月,今年的春节来得要晚些,到菜场去备年货,正盘算着用什么来包饺子,忽然眼前一亮,一堆颜色灰褐、卖相不整的荠菜出现在我的眼前,它们向我传达了一个信息:野地有荠菜可以挖了!
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去了校园内的绿化带、树林里、小河边,寻找荠菜的踪迹,果然,在松软的地面上,荠菜已经萌出,小小的、灰灰的,大多数只有一元硬币那么大,但有的直径已有五六厘米,这就足够了。我花了大约一个小时,一顿荠菜饺子便有了着落,为除夕年夜饭增添了一道美味!
春节过后,荠菜越长越大,到了真正挖荠菜的时节了,约上一两个喜欢挖荠菜的好友,开始了寻找野味之旅。
荠菜,又名地菜,生长于林间、田间、路旁,紧贴地面,或是隐藏在草丛叶底,在没有抽薹开花的时候,仿佛在与人们捉迷藏,可不容易找到它。想找到荠菜,就要熟悉它的脾性。荠菜随遇而安,沟边、道旁、林间、地头,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不计较阳光是否充足,不在乎土地是否肥沃,只要拥有一点空间,它都会脚踏实地、勃勃生长。荠菜喜欢群聚,看到一棵荠菜,放眼搜索,往往会有意料的惊喜,看到一大片荠菜,赶紧呼唤朋友过来,一起分享。荠菜善于伪装隐藏,在空地上的荠菜,紧贴地面,颜色灰褐,宛如枯叶败草;而在绿叶、麦田间的荠菜则抬起身子,颜色碧绿,与周围浑然一体,眼力不济,还真不容易发现它。荠菜还善变,它的叶子有好几种形状,常令人犹豫不定。有的叶子宽,两边呈锯齿状;有的叶片窄,窄到只看见叶茎,锯齿成了绒毛,简直就像细细的树枝;有的叶片竟然是兼而有之,细细的叶茎,只在顶端长着一片三角形的锯齿,像一柄小铲子。如无丰富的经验,往往不容易辨认;即使有丰富经验,也有不能确定的时候,只好再用鼻子闻闻,荠菜的香味是始终如一。荠菜还是急性子,春天,它早早醒来,伸展茎叶,逐渐返青。只要天气一转暖,只需短短的五六天时间,便会是另一种境地,当我们遇见它的时候,它已经抽薹开花!薹茎上开满了一簇簇白色的芝麻粒般的小花,在阳光下星星点点地眨着,仿佛在笑话我们来得太晚!所以呀,爱吃荠菜,一定要抓紧时间节点,千万不能耽搁!
鲜嫩的荠菜,可以凉拌、烧汤、煮粥,可以拌馅,包饺子、馄饨、汤圆、春卷……不管怎么吃,它的香味都令人齿颊生香,胃口大开。追溯食用荠菜的历史,还颇有渊源。《诗经·邶风·谷风》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点明荠菜之味甘甜。历代偏爱荠菜的文人也留下了许多作品,让人们在诗意中品味荠菜的美好。大文学家、美食家苏东坡的好友徐十二卧病,“面、酒、醋皆不可近”,苏轼写信给他(《与徐十二》),郑重推荐“荠菜羹”,特别交代“不得入盐、醋”,因为荠菜是“天然之珍,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具有天然纯真的味道。清代画家郑板桥有名的题画诗“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其中的“味”也应该是最令人回味的美味。大诗人陆游最爱荠菜,留下了许多描写荠菜的佳句。“赖有墙阴荠,离离已可烹”“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挑根择叶无虚日,直到开花如雪时”“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荠摻芳生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从今供养惟春荠,莫羡愚公日万钱”,他用诗歌来分享挑荠、择荠、烹荠、食荠、赞荠的感受,把对荠菜的挚爱与荠菜的美味推向极致。
其实,人们不仅爱荠菜的美味,更爱荠菜的精神。西晋夏侯湛《荠赋》云:“见芳荠之时生,被畦畴而独繁;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赞扬荠菜不畏冰雪的旺盛生命力。辛弃疾的诗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通过对比突出荠菜不畏风雨的精神。宋人许应龙的《荠菜》诗:“拨雪挑来叶转青,自删自煮作杯羹。宝阶香砌何曾识,偏向寒门满地生。”赞美荠菜朴素平凡,与普通百姓的生命融为一体,具有慷慨奉献的精神。
荠菜给予我们美味享受,精神启示的同时,还能给予我们健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释名:护身草;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利肝和中,明目养胃。”现代科学的分析数据表明:荠菜所含的蛋白质、钙、维生素C尤多,钙含量超过豆腐,胡萝卜素含量与胡萝卜相仿。荠菜味道鲜美,是因为它富含的氨基酸达11种之多!食用荠菜,能和脾、利水、止血、明目,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压,有益于人们的健康。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荠菜虽小,内有乾坤,花开籽落,生生不息,陪伴人类,美名远扬。又是荠菜肥甘时,它是上天无偿赐予人类的美味,我们岂能辜负!
�������՟Z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