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借了张爱玲的一本集子来读,现在来写一些零碎的感想。
从小自己就对张爱玲有种莫名的亲切感,那种亲切感来源于个别的零星句子,关于女子的感情和男人女人之间的爱情。
初中的时候,就忘不掉《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对烟鹂胸脯的比喻,她说“起初间或也觉得可爱,她的不发达的乳,握在手里像睡熟的鸟,像有它自己的微微跳动的心脏,尖的喙……”她写过很多这样新奇的比喻,大多都是浪漫的。
例如,有一天上海的天是那么蓝,蓝得没有一点渣滓。天空的渣滓倾泻到了地面,形成了上海这座城。再比如,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骚。
女孩子很容易在张爱玲的文字里找到文艺感,这种文艺感甚至胜过了内容的深刻性。
张的小说短篇居多,没有起伏的情节与吸引人的结尾。大多平平的,是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的一段人生的缩影。她书里的主人公常常是上了年纪的太太。大多是回忆,淡去了的又无法遗忘的回忆。
色彩感,音乐性,意识流,对我来说是总结张爱玲文字美的三个关键词。读她的书,就像一边听着舒缓的老调子,一边看墨色和青春的颜色在世界中环绕。
她说,自己无法不表达那种“凄凉感”。她说,自己一直在加紧写作,因为她那个时代快过去了。现代的女性确实与旧社会的女性有了很大不同。她们很难再与那些女人们的故事产生共情。
张的魅力并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磨殆尽,正如鲁迅于今日仍然深刻,张爱玲于今日仍然浪漫。
有人说,张爱玲和林徽因都是被捧的过高的女文人,我想这种话大多是男人说的,张的读者确实倾向于女子,但这与她的成功并不冲突。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张的写作手法颇为相似,不过伍尔夫更擅长写长篇。两位作家都善于把握细腻的情感,对世界中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敏感温暖的感触。向内看,向小处看,其实也是认识生命的一种视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