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文化•香港卷

作者: IFBUT | 来源:发表于2017-04-10 16:33 被阅读65次
第一章 香江流长几度秋

香港外文名称Hong Kong ,位于珠江口东南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下辖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面积约1104平方千米,人口723万(2011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909亿美元(2014年),是亚洲繁华的大都市,国际金隆中心之一,也是条件优越的天然深水港。香港主要产业包括零售业,旅游业,地产业,银行及金融服务业,工贸服务业,社会和个人服务业。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

港何以香?香港因属香市贸易港口而得名,因转运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得名,因境内出产香树而得名,因甘香溪水而得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下。

一样岛海别样情。香港人重风水,喜欢谈风水,形成浓郁的风水文化。这一风俗应是中国古代堪舆术(相地术)在香港地区的沿袭,其中包含有讲究生态环境的意识。香港位处北半球亚热带,共有263个岛屿,大屿山为第一大岛,香港岛次之,其中鸭脷洲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岛屿,另有不少无居民小岛。香港最早的居民属古越人,而且香港地区越族土著文化受到中原文化很深的影响。由于地处岭南,香港人具有岭南文化的竞争开拓意识,有务实实干拼搏创业的精神,有开放交流的心态,有重商求利的价值取向,处事灵活,适应力强。有钱人上太平山,住浅水湾,没钱人,就只好住格子笼,做水上人家。

史前遗址,渔猎故事。香港地区因其地处南海之滨,海洋渔业经济起步早,捕鱼和采珠业发达。香港渔盐之利自古即为当地经济支柱。香港地区海岸线长,潮墩和草荡很多,秦代就开始产盐。更是有"官富场"这样的官方盐场,并派有造盐官和驻兵。宋元时期广州贸易更加兴旺,香港作为广州外港地位进一步加强,九龙湾的海上有不少商船来往停泊。宋时福建莆田一位名叫林长胜的,举家迁往,一连几代靠行船为生。遇台风时,紧抱船上祭祀的林氏大姑神主,浮到东龙岛(今南佛堂处)安全脱险。南北佛堂就修建了两座同类神庙。南北佛堂的天后庙由此得来。

第二章 近现代海洋风云中的香港

你也说香港,我也说香港,彭督泱泱,小平泰泰。则徐冲冠,耆英无奈,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情怀……

英国资本主义商业贸易从兴起的那一天起,就酝酿着帝国的海洋梦。而在帝国的海洋梦中,海岛成为其构筑帝国的纽带。

蓝色圈地运动与香港战略地位。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走过千余年的沉闷岁月后终于迎来文艺复兴的歌咏时代,资本登上世界的舞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资本主义幽灵打造的工业社会。但帝国的躯体里有一颗不安分的心脏和灵魂,瓜分世界的闹剧注定要上演。于是海洋成了霸权的乐园。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曾称雄于世。

1455年,罗马教皇尼古拉五世颁布特权令,授予葡萄牙海上霸主地位。长达一个多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引发了全球性的海洋争夺。16世纪,法英对原有的海洋格局发起挑战。因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实力大增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当瓦特以蒸汽机解决了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

弗兰克•威尔士说: " 要在1000多年前,珠江就不但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水道之一……南海的气候造就了珠江的重要性,每年4月到10月,西南风如期而至,西来船只易于进入珠江。而11月到来年4月,东北风则使这些船只的回程顺风顺水。对于那些经历过惊涛骇浪的西来船只而言,珠江是他们在中华帝国遇到的第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列强瓜分中国与英占香港 。1840年,英国打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但由于清政府奉行妥协方针,终于导致战争的失败。1842年8月29日,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在英军旗舰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第三条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安定门,随后又火烧圆明园,清政府最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第六条则是割让九龙。中日甲午战争后,1898年,英国强迫中国租出新界。至此,整个香港地区全部被英国人占为己有。

国际都市,地位的确立。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从转口贸易向产品出口贸易阶段过渡。70年代至80年代初,向经济多元化转变。1985年后,趋向成熟的服务经济。中国内地是香港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强力后盾。1964年周恩来亲自下令兴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解决香港的淡水供应。1973年发生世界性的能源危机,香港向大陆提出要求援助,内地立即调运各类石油制品,缓和了香港的能源危机。1985年,中国内地取代美国成为香港第一大贸易伙伴。说到香港的华商,不能不提及南北行。南北行是英占香港后最早建立的行业公所,是香港最早的华资转口贸易行业。南线经营东南亚各地土产和食品为主,北线则经营内地出口货为主。贯通南北贸易,及后渐次发展遍及全世界。整个行业总称南北行,又有代客兑货,九八抽佣,又称九八行。

1997年7月1日,历经一百多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迎来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时代。1925年3月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一首充满情怀的诗篇 七子之歌。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如在我身上,
咬着我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相关文章

  • 中国海洋文化•香港卷

    第一章 香江流长几度秋 香港外文名称Hong Kong ,位于珠江口东南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下辖香港岛,九...

  • 中国海洋文化•香港卷

    第三章 海洋航运与贸易之都 香港是世界上最优良的三大海港之一,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地区水路交通便...

  • 太公分猪肉--香港特区授勋及嘉奖制度观察

    摘要 香港勋衔文化源流 香港特区勋章体系 颁授和褫夺程序 现行嘉奖制度弊端 香港勋衔文化源流 香港的勋衔文化可能源...

  • 香港文化

    大家好,本人是一名90后小散,从大学毕业后就开始接触了金融市场和电子盘,从最早的纪念章平台、中国艺交所、福...

  • 福建海洋文化分布概述

    原创:玉树老爹。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源头,而福建是海洋资源大省,福建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杰出代表。福建海域面...

  • 我爱香港人

    我爱香港人,也爱香港名人。也爱香港的美丽,美景。也爱全香港的,文化。

  • 香港人吃面文化

    香港人吃面文化, 在香港面食文化中, 泡面,也就是香港人口中的“即食面”, 占了很大比重, 因为香港人生活节奏快。...

  • 论周星驰电影给我们这些面带来的感悟与思考

    自从1976年香港回归母亲的怀抱以来,香港凭借它成熟的娱乐文化,开始霸占着祖国大地上的角角落落。但香港文化流...

  • 把南雄拍出香港电影的感觉

    表现香港为何要拿香港电影去拍我们所说的“香港文化”大多指的还是香港电影,所以在上个世纪我们熟悉的香港就是香港电影里...

  • 正宇国际控股集团启动庆典华美乐章

    香港、是阅不完的画卷。香港、是诵不完的诗篇。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香港、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共同相约香港特别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海洋文化•香港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as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