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当娘的都有个共性:为了孩子自已都打鸡血式的折腾,生动地体现了“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我也一样,以前儿子小,又不上幼儿园,每周三次带他出去到公园、图书馆,那时我们住北京东六环外,每周约朋友一起带孩孑去公园时,都佩服我每次路上花2小时左右带孩子到公园。后来上学了,因在农村没报任何课外班,英语和数学全是我想方设法折腾出来教他,目前效果不错。周六、日不是公园就是图书馆。
终于从北京农村搬回天津农村,再也不用去公园、图书馆,路程比在北京远,交通更远不如北京方便,于是我终于可以宅家里了。从借书到买书,消耗了大笔银子,家里再次充满了“书香”,而我却不再象以前一样爱看书。上半年报四个短期班,开始还精力满满向前冲,到最后差点没跟上。学完后已一个月,整个人如被抽了筋的龙一样,瘫了下来,反反复复生病。前段时间是自己上课没功夫管儿子,最近是生病更没精力管儿子,于是儿子的英语、数学全懈怠下来。“雪上加霜”的是儿子语文成绩快跌破80分了,买的参考书人家当故事书看。
好在现在课也上完了,病也算好了,不用路上奔波了,该收拾儿子了。想想心累,对,心累。以前是体力上的付出,现在更多的是精力和心神的付出,更累,我的精气血啊!
懈怠3个月,代价是儿子英语快跌破90分,课堂单词测验没一次全对;语文单元测验在77分到82分之间,每次生字听写都会错7个左右(儿子心态那个好:我们班最多的错16个呢。我就差吐血了);数学还算好,让我压力少一丝;课外书没看完一本,当初非要买的《昆虫记》拆了封,拿了其中一本看了十页就不再继续看。《史记》拆了封翻了翻,扔一边了,说是太难,全文言文。当初可是自己死活要不带翻译的文言文版。典型的“眼高手低”。而《资治通鉴》更干脆,都不拆封了,因为当初也罡要的纯文言文版。中文书如此,英文原版书更是蒙上一层灰:碰都不碰。
当初看我在简书上写日更,自己也要写,上学后秀了半个月,在同学圈里混熟了,日更早已扔到爪洼国了,更别提当初的“雄心壮志”:妈妈,我每天不写日记,我要写我的十万字小说。
什么自制力,什么自觉性,什么学习主动性……全是天上的浮云。不用家长督促,自己定计划学习的全是别人家的小孩,我家的就是每天放学回家30分钟完成作业,然后各种玩、消磨时间的“忙碌”的小孩。复习单词、听写生字、背课文……“我没听到,没看到我在忙吗?等会,一分钟,我困了要睡觉了”,这些成了儿子的口头禅。放了他三个月的马,再次深刻体会到为什么马要配笼头,尤其是为什么要驯马,越是好马越要驯。好吧,表扬自己:生了个“千里马”的儿子(给自己先戴个高帽子,显摆一下),要让他成为“千里马”还要驯。或者是“玉不琢不成器”,我还是继续当雕刻家吧。
不能继续懈怠,定计划,然后执行计划吧!
网友评论